应该的应行书怎么写( 二 )


地理学上,山是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的 。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山麓三部分 。
形容山诗句
1.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登飞来峰》
2.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酬乐天扬州》
3.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5.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
6.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7.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
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9.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送桂州严大夫》
10.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登庐山五》
释义
【山(名词)】
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mountain]
2.形状像山的东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3.山墙 [gable wall]
4.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5.山中 。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
6.坟 [mound]
【山 (形容词)】
1.大,巨大 [big]
2.粗俗 [hoarse]
3.山野——谦称 [my rustic]
3.行书怎样写的又快又好二、从行书入手 怎样实现写字与书法分离呢?从一种简单的行书字体入手,能使它成为可能、成为现实 。
写字因为是给人阅读而不仅仅是欣赏的,为方便自己,需要流利;为方便别人,需要清楚 。楷书乃至隶书清楚而不流利,显然不能成为常用字体;草书流利而难辨认,便利自己,有碍他人;篆书则不易写不易识,如果用于交流则是害人害己 。
历来五种字体,只有行书,清楚流利,切乎实用 。吕叔湘先生说:“我们写字总是带点行书味道的” 。
自古有从楷书练起,先站稳再行走之说,时至今日,即使在书法课堂上,这也不再是不二法门了 。书法家多半把练楷书作为一种手段、一个过程,但事实证明,楷书写得好的行书并不必然好 。
比方悦,楷书尤其是唐楷着力强调起笔、收笔、折笔,如果用这种动作写行书笔划,就多半出现许多装饰性的笔触,我们把楷书起笔时顿笔出现的“钉头”之类称为“多余小动作” 。养成了顿笔习惯,就一定会影响书写速度、影响流畅;所以,如果考虑到自由和抒情,那么,楷书就不能充当基础训练的理想字体了 。
应该说,先学楷书有好处,但对学写钢笔字也有不良后果 。作为实用性的写字,我们认为,只要练好一种行书就够用了,没有自己的风格(但书写个性无疑是存在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又有什么关系呢?练成之后,可以省略些边笔写成行楷,也可以增加些连笔写成行草,足以适应日常各种用途 。
即使是单纯的书法创作,钢笔写楷、隶、篆也是吃力不讨好的、钢笔就是钢笔,钢笔就是用来书写流利美观些的手写体的,能写出些艺术味儿当然更好 。行书是实用字体,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恰恰又便于学以致用 。
从楷书人手,就会造成练字时写楷书,日常书写时写行书,学的用不上,学非所用,学、用脱节,除了对书写有爱好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意味着多花时间、多吃苦头 。只有练习行书,才能学以致用,这是3S速成的重要依据 。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