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的寄语怎么写( 二 )


4.口语交际怎么写好作文人类的语言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着,一种是书面语形式,一种是语音形式;文章的形成也是同样的道理,通常认为是以书面语的形式呈现的文章,其实它又以口语的形式呈现着 。
宽泛地说,人们的口语交际也是文章形式之一种,文章有意旨、有情感、有首尾,口语交际何尝不是如此?将口语交际尤其是正规场合的口语交际的话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对话体的文章 。所以口语交际与文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它本来就是文章大家族中的一员 。
然而,口语交际与文章读写之间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借用的,正如前文所说,口语表达的流利有利于书面语表达的迅捷,书面语表达的规范有利于口语表达的高雅 。可能有人说,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善口语,却长于书面语;有的人口语夸夸其谈,其书面语却笨拙得很,他们不是也能发挥各自所长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吗?这种情况确实不少,但是,在当今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既要能说又要能写,既要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能与人合作共事,今天的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如果不这样的要件,只是单方面的凭借自己某一方面的才干,在社会上、在工作上是难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的 。
【口语交际的寄语怎么写】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自己变成口语交际和文章读写的通才、全才 。一、二者同属语文教育的范畴 传统的语文教育只片面地重视读书写作,忽视口语交际,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
正如张志公指出的: 语文教学全部以书面训练(读,写)为内容,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 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对于口语能力薄弱不以为意,还没有看到口语能力和书面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看到口语能力不足对于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工作的不良影响 。”
(《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张志公语文自选集》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张志公不仅指摘了传统语文教育忽视口语交际的偏向,甚至还从现代化生活的要求来考察语文教育,批评当代语文教育仍然“不以为意”的态度倾向 。言之谆谆,犹在耳边 。
回顾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对口语交际的认识走过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文革”前是一片空白,“文革”后开始启动,进入新世纪后才真正做到把口语交际与读写放在同一架天平上等量齐观,视之为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63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直被视为当代语文工具论、能力论的源头,它首次提出了令人瞩目的中学生语文三大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明显地重视文章读写能力,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 。1978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之改观,首次提到口语表达能力: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说普通话…… 已经开始重视这项内容了,只是要求非常简单,缺少细目 。
1986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表述更进了一步,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并列提出: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
表述得更加详细,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了 。1988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除了表明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外,还在每个年级的能力训练项目中,单列“听说能力”和“说话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列在一起 。
此后的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按照“听说读写”或“读写听说”的分类原则,越来越清晰、详细地表述了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要求 。不过真正重视口语交际,把它与读写能力平列,并把它提到培智育人的高度的,是新世纪后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看对语文课程总目标的阐述: 语言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