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表现总结怎么写( 四 )


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
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 。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 。
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 。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
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
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 。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
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 。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
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 。
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 。
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 。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 。
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 。
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 。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 。”
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
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