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润|复旦中文系陈尚君提醒新生:多读书提高水平,你会发现没什么东西值得抄,这是学术规范的最基本要求

朱东润|复旦中文系陈尚君提醒新生:多读书提高水平,你会发现没什么东西值得抄,这是学术规范的最基本要求
文章插图

一年过得很快,去年迎新我们也是在线上做现场直播,今年的新同学人数众多、来源众多,从今天开始大家都是复旦中文人,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发展、一起前进。
大家来到复旦,肯定会了解复旦中文的学术、文化、传统、精神,和其它学校、其它院系有什么不同。首先,为什么要学习中文,可以讲到我们前辈曾经说过的话。我们中文系的元老邵力子先生在建系报告中提到“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因此,在我们系里,新文学和旧文学不是对立的,而是协同发展的,我们系有一个传统,有的前辈说过,如果你要研究鲁迅,那就应该从《史记》读起,古今是相通的。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1978年中文系第一次研究生迎新会上,朱东润先生的发言,特别提到中文学习的目的,从重大的方面来讲是延续中华文明。同学们可能不太理解,因为中华文明是多方面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对中华文明传统典籍的保留、对传统文献的阅读、对有关文献的阐释发展,是用典雅的古文来加以记录,延续并发展传统学术和文化,中文学习可以说最为重要。我们历经一百多年的改革,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文言已经不太提起,能写繁体字的同学不多了,传统的诗文写作也很难继续,很多历史阶段都把新文学和旧文学、传统和现实对立起来,但在中文学习中,我们要看到其中的共通性,要更多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第三句话,学好中文更多的是要能够丰富自己、表达自己、完美自己。走在校园中,风采最好的是中文系的学生,积极性最高的是中文系的学生。中文系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以后,充实的内心表达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完美而灿烂的。
我到中文系是1977年初,到现在已经44年了,复旦中文系的学术传统经历了好多代人。一代代人的学术、精神,我们基本继承下来了,我们系里有很多优秀的、各个年龄层的教师,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进入中文系后能增强学习能力,适应复旦的学风环境,努力充实提高自己,做出更杰出的成就,这是我的期待。
至于如何学好中文,我想以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来作为后一段讲话的要点。复旦校训的这两句,来自《论语·子张》,简单地说,就是多读书、坚持读书,在读书中提出疑问,有自己的读书感受。
具体来说,所谓“博学”,是相较于看书太少而言的。现在学校的学科设置,是一百多年前陆续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形成的,我们现在的学科设置,受西方影响很深,这种变化过程中,带来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但由于学科划分过细,导致很多传统治学方向和方法没有得到延续,许甚至断绝了。
传统治学讲博学鸿词、研通四部、融汇古今,格局宏大,无微不至,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即科学精密有所欠缺。与西方学术相比,中国传统的分科原理不太清晰。比如地图绘制,虽然历史悠久,但大多数是写意,大约如此,与西方以科学测绘形成的精密制图完全不同。
在近代以来的学术转型过程中,西学能够胜于中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由于学科的划分,各个专业的学术训练以及各个专业所取得的成绩是前辈不可及的。但学科分得很仔细,带来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近二十年,复旦始终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积极推动学科之间的融通,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跨学科选课,按兴趣选课,最后完成一定学分即可毕业。学校在书院的设置上,也是考虑到这个目的。设立导师制,让不同院系的学生一起住宿、交流,甚至书院中还请到了很多外面有特长的老师,比如书画、篆刻。所以,不要被自己的学科方向限定,要放开眼界,多读各种类型的书,充实自己,既要有扎实而具体的专业研究,同时也要始终保持学术热情,保持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的学术交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