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五百字心得怎么写( 七 )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
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 。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 。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
9.论语的体会怎么写我的心得体会是 :
我们自己每天应该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1.每天设计谋划,是否为此而失去忠诚的高尚品德?
2.与朋友相交往,是否有不够诚信的地方?
3.传道授业,是否忘记了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呢?
这样每天对自己进行反省省思,避免自以为是,
克服世间财欲的障碍,
从而达到修身省身的目的,
籍此,不断提升自我,而最终能"空自我,识正见"
自我开悟,大智大慧!
10.论语十二章读后感五百字这里谈谈对“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段的看法 。
我感觉孔子的这几句话的前面都应当加上如果两个字才是完整的,即如果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如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几句话不是孔子对现实情况的叙述,而是对于希望的假设 。孔子希望他的学生、同事和朋友们都能够学而时习之,甚至还可能也是对自己的自勉 。希望大家能够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去学习,去温故知新 。当然,从事物的另一方面去看,学习对于常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甚至可能很痛苦,可能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啦!
纵观孔子一生,他应当不是一个追求平静生活的人 。他带着一帮拥趸们跑了不少地方,并不是被迫的,还有不少地方想去而没去成呢 。所以一旦不往外边跑,在家里呆久了多少会觉得生活缺乏生气,如果这个时候有朋自远方来,那个高兴劲儿当然就不用说了 。因此孔子对于有朋自远方来这样的事,孔子恐怕不只是希望了,而是盼望了 。不过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因为我这样的解释,而将后边的“不亦乐乎”的“乐”字理解错了,这里的“乐”是指乐礼,不是说心情快乐,那个时候“乐”字没有直接表达快乐的意思,这层意思是后来引申出来的 。有朋自远方来,心情当然是快乐的,心情快乐就要有所表示 。怎么样来表示呢?首先就是隆重的接待 。孔子时候对远来之朋的隆重接待,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去当地高档的酒楼吃一顿大餐,而是相应规格的礼乐 。个人之间的会面,不太可能是钟鼓齐鸣,但也有一定仪式,这种仪式是通过乐体现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