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80后脱口秀|脱口秀金主观察:广告抛梗大法哪家强?( 二 )


但爆梗营销也容易令观众腻厌 。
一来 , 一个段子想找到金主需求与表达力度的平衡点本就很困难 , 而大多数脱口秀创作很难在前期就与品牌主接洽 , 这导致大多数爆梗营销的段子不仅难出彩 , 效果还容易尴尬 。
二来 , 若广告处理得不当 , 很可能会不可逆地破坏原本炸场的表演节奏 。 比如呼兰就曾在某场表演打完广告后解嘲“中年男人压力大……” , 以试图缓解包袱摔地下的尴尬 , 但那个场子眼见着就冷了下来再也没提起劲 。
巧用场景 , 拒绝生硬
“润物细无声”或是打广告的最高境界 。
首要的关键词——场景感 。
从心理机制上说 , 爆梗营销能生效 , 是因为给观众造成了“爆笑中自然解除对广告敌意”的心理错觉 。 顺此逻辑 , 品牌若能在综艺里给观众制造一个安全放松的场景 , 令产品毫不突兀出现在其中 , 「笑点营销」的效果将事半功倍 。
一种方法是用段子制造画面感 。

比如在“脱口秀她综艺”《听姐说》里 , 应采儿有一段提到“有了3个孩子后 , 小春哥常常需要在凌晨起床照看孩子 , 睡眠质量令人堪忧” , 随后很自然cue到降噪门品牌:“为此家里换上了TATA木门降噪门 , 基于隔音降噪的专利技术 , 门一关便可安心睡觉 。 ”
可以看到 , 这个方法的精妙之处 , 是巧借明星的宝妈人设 , 用画面感满满的生活流段子讲出了每一个带娃观众的心声 , 从而契合到观众购买相关商品解决带娃焦虑的需求 。
另一种方法是扩充综艺录制场景 。
动用此法的营销先锋当属《怎么办!脱口秀专场》 , 打出为各行各业发声的脱口秀新理念 , 该节目每一期开辟出“脱口秀编辑部”的日常生活流营销场景 , 加上邀请行业嘉宾时的诸多职业场景 , 得以令办公品牌、厨房品牌、汽车品牌等都有了自然露出的契机 。
在腾讯广告最近发布的首份《脱口秀营销白皮书》里 , 就详述了该节目对「笑点营销」的延伸与拓宽 。 比如着眼于编辑部的日常办公场景 , 节目为惠普电脑定制了“编辑部是万千职场缩影 , 当代年轻人办公不离手”的广告语 , 目测会打动不少年轻打工人换电脑的心 。

但这类方法也有副作用 。
这些节目之所以扩充录制场景 , 本意是想让产品植入得不显生硬、大象无形 , 但有时反倒给观众造成了过于刻意的反效果 。
比如 , 因为要办脱口秀的「金融专场」 , 编辑部选出“炒股黑洞”呼兰上台 , 对观众而言本就是没啥惊喜的选择了 , 呼兰此时还在段子里塞入保险品牌的广告 , 这全无「预期违背」的包袱就真的很难抖响了 。
巧用情绪 , 沁人心脾
好在我们还有一招 。
这么多年来 , “情绪”这个词在文娱节目的宣发话术里反复出现 , 一个节目想出圈 , 无论打复古情怀牌也好 , 戳中独立女性心理共鸣也罢 , 核心点就是要拿捏住社会情绪 。
脱口秀的「笑点营销」也可效仿此法 。
讲真 , 近些年脱口秀之所以能从众多圈层文化里脱颖而出 , 某种程度上也是借了其能通过直戳人心的个体表达纾解社会情绪的力量 , 而这也为促成品牌与用户深度沟通撕开了一道口子 。

《听姐说》这综艺虽然当时热度不佳 , 但它借社会议题与品牌进行营销共创的路子还是有启发性的 。 节目里 , 黄小蕾的脱口秀旗帜鲜明反对网上劝你走出舒适圈的毒鸡汤说法 , 讲到“没有无缘无故的舒适圈”的观点时 , 她顺势cue到帮宝适纸尿裤品牌 , 这种既能引起共鸣又能鼓励女性观众的植入就很高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