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论语注写的怎么样( 四 )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 。”(《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 。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 。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 。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包咸注:“讷,迟钝也 。
言欲迟而行欲疾 。”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
’”也即此章义 。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
(《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孔文子,卫大夫 。“文”是他的谥 。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