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舞曲要怎么写( 三 )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 , 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 , 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 , 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 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 , 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
4.圆舞曲的资料圆舞曲既是华尔兹(Waltz) , 又称圆舞 , 一种自娱舞蹈形式 。
华尔兹舞曲 , 即圆舞曲也常被称为华尔兹 。华尔兹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自娱舞形式 , 亦称圆舞 。
“华尔兹”一词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er , 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 。圆舞曲(德文:Walzer , 又音译为“华尔兹”)有别于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等维也纳作曲家的严肃作品 , 它和“轻歌剧”(Operette)可说是19世纪民主化社会中 , 为适应一般群众较通俗品味而形成的“轻音乐” 。
圆舞曲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 。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 , 舞时两人成对旋转 。
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 , 速度渐快 , 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 。十九世纪中期开始风行于欧洲各国 。
现在通行的圆舞曲 , 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 , 速度为小快板 , 其特点为节奏明快 , 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 , 第一拍重音较突出 , 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韦伯的《邀舞》等 。圆舞曲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 , 英文是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 。
圆舞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 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的 。所以 , 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 。
溯源追根 , 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 , 这也是一种农村舞曲 。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 , 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 , 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 , 动作轻快、优美 , 情绪热烈、欢快 。
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 , 拍或拍 , 这些特点 , 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 , 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 。圆舞曲的体裁特征 , 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 。
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拍则是八分音符) , 每小节一个和弦 , 第一拍是强拍 , 奏和弦的低音 。第二、三拍是弱拍 , 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
圆舞曲出现以前 , 在欧洲宫廷中流行的都是四平八稳 , 温文典雅 , 配合着上层社会小姐 , 太太拎着裙子屈膝行礼等动作的呆板的舞曲 。圆舞曲的出现 , 它的热情奔放、感情充沛的音乐给城市中的舞曲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和活跃的气氛 。
所以很快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便传遍全欧洲 , 代替其它舞曲 , 成为一百多年来最流行的舞曲体裁;并且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供伴舞用的实用性圆舞曲和供音乐会演奏用的艺术性圆舞曲两种类型 。当法国大革命于18、19世纪之交震撼着整个欧洲时 , 源于德国南部与奥国乡间的一些三拍子民俗舞曲 , 诸如“连德勒舞”(Ländler)、“德国舞”(Deutsche)、“旋转舞”(Dreher) , 逐渐地被引进城市 , 转变成文明社会中的“圆舞”或“华尔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