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怎么写家庭联系册

1.幼儿教师如何填写家园联系册【热点导读】:怎样开办好幼儿园 小班幼儿发展评估表 立足实际,谈谈幼儿园教学目标的精 品源自语文科 幼儿园家园联系册,是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重要途径 。写好了家园联系册,不仅满足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还能起到家园配合以便更好的教育幼儿的效果 。那么,幼儿教师该怎样填写家园联系册,才能起到双重效果呢?
1、采纳合理化建议:大班家长首先关注的是幼小衔接的问题 。
这次家长座谈会我们想让家长来谈一下对家园联系册还有哪方面的要求,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并对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采纳 。
2、认真观察
写观察记录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正确评价,有针对性的向家长反馈 。
(1) 跟踪观察:设计表格,对特殊幼儿阶段性的跟踪观察,家园共同完成 。
【幼师怎么写家庭联系册】(2) 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A:对于父母接送的幼儿,我们可针对孩子的个别情况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或孩子较突出的表现定期反馈给家长 。
B:老人及团体接送的这种情况可定期及时反馈给孩子的父母 。
3、资源共享——精选家长写的较好的家园联系册,在座谈会上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
4、家园联系册由级部主任认真检查,及时提出不足之处 。
5、级部内定期交流家园联系册的填写情况,拿出写的较好的互相学习 。
6、及时与保育老师取得沟通.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面向全体可以满足幼儿的共同需要,解决共性问题,但每个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尽相同,性格脾气各有特点,保育工作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满足孩子的特殊需要 。在进餐、午休活动中,保育老师对孩子了解比较清楚,所以及时与保育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以便更好的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每个环节 。
家长的参与,使家园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也使家长感到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精 品源自语文科
2.幼儿园的家长联系册怎么写
有些家长对幼儿园老师说:“我的孩子交给你了,我一百个放心 。”从此以后,孩子回家,家长便买点好吃的东西给他吃,有空就逗逗孩子,没空也就算了,认为反正教育有老师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庭必须同时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样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有个适应的过程,家长应鼓励孩子坚持天天上幼儿园,这就是家长配合的开始 。幼儿园里的学习条件比起家庭来更好些?熏学的知识更加系统、规范一些 。幼儿园所进行的一切教育,迫切需要得到家庭的配合 。1.家庭要与幼儿园的要求相统一 。这包括幼儿园要求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饭前便后洗手、吃饭不端碗乱跑等 。实践证明,只有要求一致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习惯才容易形成;否则,步调不一致,孩子无法分辨是非曲直,不知该按谁的办才好 。2.接送孩子回家、入园,也不要忘了对老师、阿姨说声“您早”“再见”等 。树立了老师的威信,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形成具有良好作用 。3.建立联系簿 。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记下来放在孩子衣袋里,给幼儿园的老师看 。老师再把孩子一天在园内的好、坏表现记在本子上,让孩子带给家长看 。同时也可写下家长或老师对孩子思想表现、智力开发、生活点滴等方面的意愿、想法和要求,使两方面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配合教育 。4.对孩子要注意开导 。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了新东西,回来总希望表演给妈妈看,妈妈要趁此机会表扬孩子,并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不可一听见孩子唱啊、跳啊,就厌烦地说:“去去,妈妈还要做饭,出去玩去!”5.看课也是教育孩子 。看课是指家长主动去幼儿园看孩子上课,熟悉幼儿园的教与学 。看课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好处,也增强家长对孩子的责任心,使家长知道幼儿园的课程是根据幼儿教育纲要而进行的 。同时,也能加强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 。6.要常检查孩子的口袋 。孩子有时会把小东西带进带出,如不及时发现,孩子随意玩耍,如塞进鼻孔、耳道,会发生意外 。因此,要注意孩子的口袋,教育他园里的东西不能带回来,家里的小东西也不能带出去玩 。7.积极参加家长座谈会,幼儿园开家长会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要求,争取家长了解、关心、支持幼儿园的工作,使幼儿园的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加家长座谈会时还能了解别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互相交流 。有时也能看到自己孩子表演的节目,感受到孩子的进步 。8.正确对待老师的家访 。老师家访,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要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新生的生活习惯、健康情况、性格爱好、环境条件等,为他将来的入园教育做好充分准备;二是通过家访,同孩子建立 初步感情,使孩子减少陌生感 。因此,要热情对待老师的家访,并如实提供孩子的情况 。9.听到孩子的缺点不可怕 。老师反映孩子的优点、缺点,是希望家长能搞好配合 。诚然,听到孩子的优点应当高兴,但听到孩子的缺点也并不可怕 。孩子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不难克服缺点的,不可一听到反映孩子的缺点就反感;袒护自己的孩子,或是动辄训斥打骂孩子,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不利 。如果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那么希望你点击“采纳”,举手之劳,将鼓励我们继续解答其他QQ网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