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怎么写( 三 )


同时,还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勇于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团体意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能体现个人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提高自信心 。
2.1.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也就是说,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 。人格的发展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
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应当乐于与他人交往,与别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为他人悦纳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既是人格健康水平的反映,同时也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发展 。
2.2 以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 。2.2.1 创造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一所大学校园物质环境的设计,其实也是这所学校的校园精神的浓缩及融合,形成独特的校风,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2.2 建立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 。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师生长期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趋同性群体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其外化为学校的校风 。良好的校风对大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
而积极、优化的学校舆论导向同时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行为有着约束、调节和激励作用 。
2.3 完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体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2.3.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 。
教师应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内容,改变思政课堂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外部灌输和开发人自觉性结合、美育教育渗透等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2.3.2 注重社会实践,摆脱思想道德教育纯理论在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在其独特的环境下,在他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人的社会实践表现为人类从现实中汲取理想,然后又化理想为现实的过程 。
而这个社会实践的过程既是社会改造主体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改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理想、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因此,高校应丰富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形成自我肯定、自我价值的意识 。
还可以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成因,有针对性地组织人格偏差的大学生进行特别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格素质 。2.3.3 坚持以人为本,把道德教育思想深刻贯彻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作用 。
通过建立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行为,促使他们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提高法律、法纪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个体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导致的个性差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为前提,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