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苏轼一首“低级趣味”的词,描写女子一身体部位,现代人看了生气

【 女子|苏轼一首“低级趣味”的词,描写女子一身体部位,现代人看了生气】文/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故事】
“缠足”这个风俗,的确是中华文化史中的一大弊病,从1000年前一直流毒到近代。印象里,我祖母那一辈都还有人缠足。
我并没有亲眼见过“三寸金莲”,但却听闻过女子本身对缠足的态度。
现代女子自然对此深恶痛绝,古代女子也并不以此为荣。她们将自己缠过的脚视为身体中最为私密的部位,绝不会轻易示人。
缠足的起源,我专门去查了资料,出自南唐。南唐一共经历三世,而缠足,就出现于政治上最不堪的第三世,那时的国君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南唐后主李煜。
其实,国君也和我们正常人,会有一些小小的癖好。但国君的不同在于,他有足够的权力让所有人都来迎合自己的癖好,甚至都不需要主动说出来,只需要给“懂事的人”以足够的恩赏。
更早的时候,有“楚王好细腰” 的故事。楚王所做,也只是多宠幸了一点“细腰”,便引得宫中女子为得一细腰不择手段了。
道理放在李煜这里也是一样,他喜欢小脚,便会有人为他缠足。
缠足始于南唐,而兴盛于礼教森严的宋朝。宋朝人们干脆认为妇女的脚缠的越小就越漂亮,于是上下相沿,蔚然成风。
于是有苏轼这一首《菩萨蛮·咏足》。
有人称这首词是对缠足陋习的批判,这种说法就太为苏轼开脱了。毕竟再伟大的人都不能脱离时代的局限,又何必为苏轼这一点“低级趣味”争辩不休呢?
女子|苏轼一首“低级趣味”的词,描写女子一身体部位,现代人看了生气
文章插图

【诗篇】
菩萨蛮·咏足苏轼 〔宋代〕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女子|苏轼一首“低级趣味”的词,描写女子一身体部位,现代人看了生气
文章插图

【诵析】
词分上下,上阕是对“三寸金莲”的欣赏;下阕则是现实立场上对缠足陋习的批判。
“涂香莫惜莲承步”,涂是道路的意思,这里用到步步生莲的典故。
《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中记载:“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道路留香,并不吝惜金莲脚步。
长愁罗袜凌波去。“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又是《洛神赋》中的句子。苏轼为了形容出自己心目中的金莲连用二典,华丽而优雅。
前面两句是静态,后面两句则描写动态。
女子|苏轼一首“低级趣味”的词,描写女子一身体部位,现代人看了生气
文章插图

只见到她,舞步如回风转雨,飘忽倏然如仙子般穿梭。一阵风过去,地面上没有留下半点步履踪迹。
我说句老实话,整个上阕并没有体现出苏轼的风采。把作者前面苏轼两个字遮住,真的看不出有任何苏轼的影子。这种词绝大多数词人都会写,婉约派写出来地甚至还会好些。
两句用典略显生硬;两句动作描写又通俗平淡,无甚美感可言。也许,缠足这样的陋习,即使苏轼也写不出什么花儿来。
词到下阕,依然是通俗平实的语言。
这些裹脚的女子,穿着宫廷样式的特制鞋子还能够走得稳健,但要她们双脚并立着行走就很难了。这一句是带批判性的描写女子为缠足而遭受的折磨。
三寸金莲的纤细美妙之处,单靠嘴说是无从感受的,最好是把她们捧在掌上,仔细观看。又是一句欣赏之词。
女子|苏轼一首“低级趣味”的词,描写女子一身体部位,现代人看了生气
文章插图

【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