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酒|古人过中秋 常做十件事

古人做月饼的模具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 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 这时正是一年秋季的中期 , 所以被称为中秋 。 “中秋”一词 , 最早见于《周礼》一书 , 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 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 , 至明清时 , 已与元旦齐名 ,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
中国地缘广大 ,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 , 形式也各不相同 。 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 除此之外 , 古时人们在过中秋节时 , 还要做这些事……正是中秋好时节 , 一起来了解一下 , 照着下面这些内容去过节吧!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
赏月 走月
或结伴游街市
或登楼观赏月华
在中秋节 ,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 《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 , 即祭拜月神 。 到了周代 ,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设大香案 ,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 ,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在宋代 , 中秋赏月之风更盛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 , 贵家结饰台榭 ,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
中秋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 。 皎洁的月光下 , 人们衣着华美 , 三五结伴 , 或游街市 , 或泛舟秦淮河 , 或登楼观赏月华 , 谈笑风生 。 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 , 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 , 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 。
吃月饼
唐代赐饼赏新科进士
明代送饼成习俗
《洛中记闻》说 , 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 , 味道极美 , 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 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 。
苏东坡曾经有诗“小饼如嚼月 , 中有酥与饴 。 ”有学者认为可能宋代就有月饼了 。 但直到明朝 , 赠送月饼才成为普遍的中秋节俗 。 清代袁枚在《隋园食单》中还记载有月饼的做法 , 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 祈盼丰收、幸福 , 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 , 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 , 联络感情 。
燃灯
规模仅次于元宵节
近代在广东风气最盛
中秋之夜 , 天清如水 , 月明如镜 , 可谓良辰美景 , 美不胜收 。 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 , 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 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 古时中秋燃灯之规模仅次于元宵灯节 。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 周云锦、何湘妃在《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描述说 , 中秋节广东张灯最盛 , 各家于节前十几天 , 就用竹条扎灯笼 , 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 , 上糊色纸 , 绘各种颜色 。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 , 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 , 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 , 挂于家屋高处 , 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
观潮
又一中秋盛事
汉以后风气更盛
“定知玉兔十分圆 , 已作霜风九月寒 。 寄语重门休上钥 , 夜潮留向月中看 。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 除中秋赏月外 , 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 , 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 汉以后 , 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
饮桂花酒
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成为佳节美的享受
桂花 , 十里飘香 , 沁人肺腑 , 古人赞云:“虽无艳态惊群目 , 却有清香压九秋” 。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 。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 , 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 , 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 每逢中秋之夜 , 仰望月中丹桂 , 喝一杯桂花蜜酒 , 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 欢聚一堂 , 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