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怎么写对联( 四 )


8、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10、学如黄鹤习如鹊;勤如羽翼奋如翅 。11、懒惰厌学难成器;勤奋博学出状元 。
12、努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冲刺飞跃,明日笑映容颜 。13、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 。
14、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1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
16、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 。1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18.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20.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①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下联不能用重复的字 。②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
③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④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
⑤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 。
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 。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 。
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 。
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如何写好对联,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 一、要注意对联的字数与内容 。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 。
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