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六大“铁饭碗”:当初人人都趋之若鹜,如今却已风光不再

70年代的六大“铁饭碗”:当初人人都趋之若鹜,如今却已风光不再

文章图片

70年代的六大“铁饭碗”:当初人人都趋之若鹜,如今却已风光不再

文章图片

70年代的六大“铁饭碗”:当初人人都趋之若鹜,如今却已风光不再

文章图片

70年代的六大“铁饭碗”:当初人人都趋之若鹜,如今却已风光不再

文章图片

70年代的六大“铁饭碗”:当初人人都趋之若鹜,如今却已风光不再

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 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 也是现在许多人选择毕业后考公务员和考编的原因 。
而在上世纪70年代 , 除了公务员以外 , 曾经还有几个在人们眼中十分稳定的工作 , 被称为六大“铁饭碗” ,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些职业却已经风光不再 , 再也没有当年那般令人趋之若鹜 。
邮递员在上个世纪通信技术尚不发达 , 国内通讯产业未开发成长的环境下 , 除了价格高昂的电话或电报联系方式外 , 传统手写信件成了远距离的人们之间交流的最优选 。

而邮递员则就成为了当时大热的职业选择之一 , 因为邮递员属于邮局的管辖之下 , 工作有着国家的保障 , 再加上当时选择写信的人比较多 , 工作量大则需求的职工数量也很多 , 也不必担心会失业 。
而且 , 邮递员的工作相较于其他体力劳动较为轻松 , 只需要骑着自行车按照既定的路线投递信件即可 。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 国内通讯科技也迅速发展了起来 , 电话通讯成本开始变得低廉 , 慢慢走入了家庭之中 。
人们越来越不依赖传统信件 , 而是选择更为方便、时效性更高的电话通讯 , 随着需求的减少 , 邮递员的数量也开始裁减 。

到了现代 , 邮递员的工作更是被快递产业所取代 , 几乎消失在了现代职业体系之中 。
售货员提起售货员 , 很多人会很疑惑 , 以现在的标准来看 , 售货员大多是兼职 , 职业门槛也很低 , 收入更是不值一提 , 为什么在上世纪70年代会成为人们追捧的铁饭碗呢?
其实 , 此售货员非彼售货员 , 在上个世纪70年代 , 售货员指的是在政府管辖的各地供销社中售卖商品的人员 , 而并非现在大街小巷中可以看到的各种商超中的售货员 。
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 , 我国是不允许私有买卖的 , 所有的商品交易都要在供销社中完成 , 而且交易所使用的也不是金钱 , 而是粮票、布票等等 。

在这种情况下 , 来买东西时顾客是不能自己挑自己拿的 , 全都要靠售货员给你挑选称重 , 于是供销社中的售货员地位之高可以想见 , 所以当时很多售货员用别人的话来讲那就是“趾高气昂、鼻孔朝天” 。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供销社逐渐被私有商店取代 , 售货员也不再如以往般享有良好的待遇 , 到了现在供销社几乎全部消失 , 自然也没有售货员的存在了 。
收粮工和售货员一样 , 在上世纪70年代 , 由于国家政策的问题 , 收粮工这个职业同样是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

原来 , 在当时我国将土地分发给农民 , 但是每家每户都要每年上交一定的粮食作为“税” , 而负责征收这些粮食并且检查其质量的的收粮工 , 则显得至关重要 。
而且这份工作不仅稳定 , 还十分轻松 , 因为他们不需要做什么体力劳动饿 , 只需要在收粮的季节挨家挨户检查交上来的粮食的质量 , 所谓的检查也不过是扒拉扒拉粮袋 , 看看里面有没有杂质或者虫害 。
而且更重要的是 , 作为收粮工还会不断受到农民们的巴结奉承 , 可谓是身心愉悦 。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 收粮工的工作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 不再使用简单的手观眼观方式去检查粮食质量 , 而是要辅以许多专业的手段 , 这样一来 , 对收粮工的要求也高了起来 。 所以这份曾经清闲又稳定的工作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