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东方陶瓷学会百年回顾展:重聚大英、牛津剑桥珍藏( 二 )
该陶碗被认为是艺术家阿布·扎伊德(Abu Zayd)的作品 , 以白釉覆盖碗身 , 在釉中涂以绿松石及蓝色 , 釉上饰以红色及黑色 。 描绘了皇家人物带着四名随从与游客共赏有着树木、鸟儿和池塘的花园的场景 。 人物下方绘有波斯铭文 , 外缘绘有第二处铭文 , 内容为诗歌 。
文章图片
陶工阿布·扎伊德所做陶碗 , 伊朗 , 1186-1187年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展览的第二部分名为“ 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的公共角色” , 探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 , 该协会如何从一个私人 “俱乐部 ”发展成拥有100多名成员的公共机构 。 1935至1936年 , 皇家艺术学院成员曾发起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 该板块的展品则是1935年展览的再呈现 。 这些展品时间跨度大 , 范围广泛 , 包括古代的青铜礼器、绘画、雕塑、陶瓷、玻璃及景泰蓝制品 。
第三板块 “学会成员的慈善事业及博物馆遗产” , 选择了3位主要收藏家进行介绍 。 这些收藏家们在学会的连结下和策展人建立起友谊 , 并向大英博物馆以及V&A博物馆捐赠了大量遗产 。
帕西瓦尔·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 1892–1964)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 。 1930年 , 他在伦敦大学东方研究学院设立了英国第一个中国艺术和考古学讲席 , 这也是英国第一个艺术史学位 。 大维德爵士的世界级中国陶瓷收藏曾在他的住所里展出 。 此后 , 这些藏品被转移至大英博物馆为其专设的展厅 。 所有此次选中的展品都反映了大维德爵士对早期青花瓷和镌刻陶瓷的特殊兴趣 。
文章图片
1935-1936年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A)举办了史上闻名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 图右是展览委员会主任帕西瓦尔·大维德爵士 , 图左是展览秘书Tang Xifen (Tang Hsi Fen) 。
图源: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文章图片
大英博物馆 , 帕西瓦尔·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的展厅 。
景德镇窑铭文青花瓷香炉是大维德爵士展出过的文物之一 。 此筒形香炉绘有青花龙追逐大火焰宝珠图案 。 牌匾内写有供养铭文 , 以莲花座承托 。 铭文可译为: “江南徽州府歙县信徒黄道浚 , 欣喜地向济宁州三教殿呈供四座香炉 , 祈求河两岸的人们都能够和平幸福 。 大清顺治乙末年(1655年)第一个秋月制 。 ”
文章图片
景德镇窑铭文青花瓷香炉 ,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第二位哈利·加纳爵士(Sir Harry Garner , 1891–1977)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政府科学家 。 他曾担任过学会的主席 , 同时也是一位博学多才、孜孜不倦的学者 。 他收藏了一些最为稀有的中国瓷器 , 例如北宋宫廷御用汝瓷 , 因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短短二十年 , 世界上已知现存的仅有七十件 。 汝瓷以淡蓝色和绿松石色的釉面闻名 , 且釉面通常会有一些轻微的、特意为之的碎纹 , 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美誉 。 他谢世后 , 藏品分别进入两大机构——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
此次展览选择的是加纳爵士收藏的1086-1106年间的罕见汝瓷杯架 , 以及反映他其他研究兴趣的两件漆器 。 这个极为罕见的杯架呈现出温暖的浅黄色 , 足够坚硬至形成共振 , 且底部以红色颜料刻有寿成殿的铭文 。 出土于中国台北的一个器皿上也发现了同样的铭文 , 一些专家说这是宋代宫廷原始库存的标记 。 这种形式的支架专为茶碗制作 , 它很可能曾被宋徽宗使用 , 因为他的宫廷御窑生产了很多汝瓷 , 且这位皇帝也是一位茶叶痴迷者 , 甚至为此写了专文论述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艺术家$俞晓夫新展:信笔“闲聊”,灵动的“上海表情”跃然纸上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矿晶|椰视频|“国际矿晶艺术展·晶华”海口展出 展出33件珍贵矿晶藏品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东方欲晓@闲来写就青山卖——靠写字能养活自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国潮#青岛啤酒联合卡罗尔·林和温贝托·梁共同企划艺术空间正式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