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中秋佳节,在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最为人称道的该属于谁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 , 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
“中秋”二字 , 按我国古历法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 , 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 , 称“中秋” 。 定八月十五为节 , 就名为“中秋节”或“仲秋节” 。
中秋之夜 , 月亮最亮、最圆 , 月色也最美丽 。 人们把月圆看作是团圆的象征 , 因而也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 当人们在中秋之夜赏月时 , 望着天空中一轮皓月 , 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 。
本文图片
“一年明月今宵多” 。 目睹美妙的月色 , 历代诗人曾谱写过许多动人的篇章 。 在《诗经》里 , 就有一首《月出》的隋诗 , 每一章头一句分别以“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 , 来描绘自己在月下遇到一个美丽女子的高兴心情;屈原在《九歌》中也曾写道:“蹇将憺兮寿宫 , 与日月兮齐光” 。 可见 , 在古人的笔下 , 月亮一直就是作为光明、纯洁、美好的象征而出现的 。
但是 , 同是面对一轮观月 , 抒发的情怀会因人、因地、因时而不同 , 即是由人的心境决定的 。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 充满了深切怀念的情绪;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 , 柳絮池塘淡淡风” , 则是一幅养尊处优、悠闲恬谈的境界;杜南的“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真切地点出了游子的情思;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 具有哲理的趣味;岳飞的“好山好水看不足 , 马蹄催趁月明归” , 则描绘了一个爱国将领戌马倥偬的雄姿 。
那么 , 在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 , 最为人称道的又该属于谁?
首先应推汉末军事家兼诗人瞢操 。 他写道:“明明如月 ,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 不可断绝 。 ”对着高空的明月 , 发出了何时可掇的忧叹 。 看来 , 雄心勃勃的曹操 , 恐怕是自古以来想摘取月亮的第一人吧?
本文图片
晚生五百年的李白 , 在他那支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神奇笔下 , 有关月亮的诗十分引人入胜 。 如“明月出天山 , 苍茫云海间” ,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 使人过目难忘 , 击节三叹;李白似乎和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 , 他“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时 , 就“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他还“俱怀逸兴壮思飞 , 欲上青天揽明月” , 要超过曹操 , 去攀登明月了 , 有时 , 他又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青天有月来几时 , 我今停杯一问之 。 人攀明月不可得 , 月行却与人相随 。 ……但见宵从海上来 , 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 嫦娥孤居与谁邻?”邀请不来 , 攀登不上 , 只好望月兴叹了 。
本文图片
宋代的苏东坡 ,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的是:“我欲乘风归去 , 叉恐琼楼玉字 , 高处不胜寒” , 以科学的眼光想到了月亮上的低温和寂寞 , 并懂得“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从而豁达大度地以“千里共婵娟”来结束整首绮丽的词章 , 体现了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主义精神 。
接下来的是明朝 , 有一个叫杨慎的诗人 , 作了一首《驻马听》 , 副题是“和王舜卿舟行之咏” , 全诗浅显易懂 , 但读起来却别开生面 。 诗云:
“明月中天 , 照见长江万里船 。 月光如水 , 江水无波 , 色与天连 。 垂杨两岸净无烟 , 沙禽几声惊相唤 。 丝缆停牵 , 乘风直上银河畔 。 ”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郑兵$「诗歌欣赏」郑兵:那条河
- 海波东#斗破苍穹:云韵主题曲一出,拥抱结束,萧炎后悔在魔兽山脉当圣人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玫瑰|失业在家好久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 上海|在上海这些地方,足不出“沪”即可享受“年味”
- 陈珊|完美伴侣:没有家庭,事业成功的意义又在哪里?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