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法治纂体怎么写( 七 )


有一次,玄宗命群臣吟《屈轶草》 。薛令之借传说中的屈轶草(一种仙草)能指示奸佞的特性,在吟诗中痛斥以李林甫为首的** 。
李林甫与他构怨日深 。一日,薛令之看到宫苑中高达丈余、叶色紫绿的苜蓿,联想起李林甫有意冷落东宫,致使宫里教官生活十分清苦,便在东宫墙上题下《自悼》一诗 。
诗云:"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 。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
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 。只可谋朝夕,何由度岁寒?"不久,玄宗"幸东宫,以为讽上 。
遂援笔题其旁:'啄木嘴距长,风凰毛羽短 。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
薛令之心知得罪玄宗,只好"谢病东归" 。他担心宦途风波险恶,回乡前致书任江西安福县令的独子薛国进,命他弃官返里 。
薛国进遵父命,于天宝末年随父还乡 。薛令之回乡后隐居于灵谷草堂,过着穷研经书、抱瓮灌园的尘活 。
父子二人同时弃官,回乡后生活窘迫 。唐玄宗闻其清贫,"甚心怜之",下诏用长溪的岁赋资助他 。
在此期间,薛令之深居简出,偶有出游或访亲会友常留下诗篇 。他游太姥山后写下的《太姥山》一诗,表达流连胜景、啸傲林泉的情趣和遁入空门的思想 。
而别离友人时所写的《送陈朝散》一诗,则表现出他息影林下,不忘为国荐贤的襟怀 。至德元年(756年),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
翌年九月,他回到京都长安后,思及与薛令之的师生情谊'欲召入朝,但在此前数月薛令之已卒,家赤贫 。于是肃宗"敕命其乡曰'廉村',溪曰'廉溪'" 。
薛令之生前所著《明月先生集》和《补阙集》,今已无存 。《全唐诗》仅录其《自悼》和《灵岩寺》二诗 。
薛令之是闽地破天荒的第一个进士,他的及第无异向世人宣称闽中士子也能做文章,也富有文采这一种事实,其意义非同一般 。陈普 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 。
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 。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
陈普幼年励志发奋苦读,览四书五经 。长大后,陈普潜心探研朱熹理学 。
咸淳初,投苏州大儒韩翼甫在浙东崇德书院就学,韩翼甫并将爱女玉蝉许配他 。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兵南下,陈普遂隐居于石堂山,终日以穷经著述自娱 。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宋亡,陈普以宋遗民自居,誓不仕元 。元廷曾三次诏聘他为福建教授,均坚辞不就 。
他在石堂山仁丰寺里设馆倡学,招徒课艺 。四方学子负笈从游者岁数百 。
在教学上,陈普力倡理论联系实际,治经"不贵文词,崇雅黜浮",而"必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 。在其教导影响下韩信同、黄裳、杨碗、余载等人,皆为当时学以致用的理学名士 。
在精心教学,辅导学生成才的同时,陈普还精研数理 。其间,他反复钻研聚铜铸刻漏壶,经无数次反复试验,终于第三年制成 。
此壶"应时升降,纤毫无爽" 。当时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铸造,放在福建谯楼(即鼓楼)报时 。
陈普怕元廷加罪'遂隐游古田、屏南、政和一带山区十二年 。嗣后,他在政和兴办德兴初庵书院,又主讲建阳云庄书院、福州鳌峰书院、长乐鳌峰书院 。
所至之处,学者抠衣而来,不绝于途 。其间,陈普应刘烁之请,为重修建阳考亭撰写《修考亭记》,并编修黄干、杨复二家《丧礼》及朱熹有关撰著,分十卷刊行于世 。
陈普博览群书,精研诸子百家,博闻广见,多才多艺 。自六经外,他还熟谙律吕、天文、地理、历数之学,精于阴阳玑衡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