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用篆书怎么写( 二 )


优美的字体——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
始于东汉 。简洁的字体——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
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篆书 篆书分为大篆、小篆两类 。
大篆主要是指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和六国古文字等 。小篆是专指秦统一中国后颁行的法定文字,流行于秦汉 。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早在上古时期就已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就已有符号文字出现,虽然其文字功能还没有从图画记事的简单作用中摆脱出来,但与后来中国文字的渊源关系已比较明显 。甲骨文 甲骨文也称“契文”或“卜辞文字”,是指殷商时期占卜记事时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
这种文字是中国书法史上有实证的最古老且相对成熟的文字 。钟鼎文 。
钟鼎文又称“钟鼎款识”、“金文”或“铜器铭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钟、鼎、盘、簋等青铜器上的文字 。字凹为款,字凸为识,是立体的文字表现形式 。
甲骨和钟鼎,商周两代都有遗物,但从书法特征而言,后人多以甲骨文为殷、商文字代表,以钟鼎文为周朝文字代表 。从甲骨文演变到大篆是文字第一次重大的改革,有了体统,比较统一了,用起来也方便得多 。
大篆就是籀文,形体上与甲骨文基本相似,它包括石鼓文等 。石鼓是秦国的东西,郭沫若有《石鼓文研究》,曾对其有详细的论述,主要是甲骨文、钟鼎文未变小篆以前的书体,石鼓文是我国已知最古的刻石 。
小篆 小篆即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后,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 。当时,丞相李斯奏请统一文字,一方面废除六国杂用的古文和区域性的繁字,一方面以秦国通用的籀文(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属大篆)为基础,加以简化改革,成为小篆 。
为了区别,前人称籀篆为大篆,秦篆为小篆 。由于大小篆是继承和连带的关系,所以有部分文字相近和相同,简化是相对的和总体而言的 。
由于秦始皇建立的封建帝国,明令以小篆为天下通行的文字,又由于东汉许慎收集全部小篆,所编《说文解字》,流传至今,因而小篆就成了中国古代研究、理解、传播文化的重要中介工具 。小篆对中国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具有伟大的功绩 。
秦代小篆流传下来的文物,还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碣石山刻石》和铸刻在诏版、秦权上的文字 。据说都是出自李斯的手笔,也是篆书法的标准样板 。
小篆字体极为规范,偏旁有统一的写法,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均匀,体式圆浑,分间布白调和对称,字形狭长,上部紧密,下部开朗舒展,给人以刚柔相济、爽朗俊健之感 。甲骨贵秀劲,金文贵浑穆,小篆尚柔和,楷行称遒健 。
小篆用笔,“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 。篆书用笔也讲求转折、停、顿、按、提、起、住各种方法 。
而转折停顿,重内蕴而不外露,按、提、起、住的节奏贵在不着痕迹 。汉盛行隶书,篆书较少,多是些题字碑额等 。
三国时曹魏保存下“三体石经”一种,其中吴写篆有些成就 。
4.简述卫恒的书法理论(?至二九一)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中国西晋书法家 。
官至黄门侍郎,惠帝时为贾后等所杀 。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瓘、从妹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