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怎么样写主要事迹( 二 )


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 , 更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熏陶 。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 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
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为此我们的课堂学生是主体 , 学生尊重教师 , 教师相信、肯定、鼓励、赏识学生 。
人人都参与 , 有提出问题 , 有解决问题 , 有修正补充 , 课堂气氛活跃 , 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由重结果到重过程转变 。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弊端 , 历史教学如果只强调学习结果 , 必然走到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去 。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兴趣和思维能力 , 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 。
为此 , 在教学中 , 凡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这些理论性强的地方 , 我们关注的是学生怎样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 对材料怎样进行整理和寻找 。二、教师课前备课的重点与以前不同 。
以前教师课前备课的重点是放在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上 。现在教师备课的重点则放在教学目标上 , 即明确通过这节课的课堂教学 ,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是简单地了解 , 还是理解 , 甚至是评价的程度 。
既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程度不同 , 因此教师组织教学的方法也不一样 , 如果是第一个层次—了解 , 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准备 , 在广度上做文章 。学生可以结合课本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 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去谈 。
如果是理解、评价 , 就要从深度上去把握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三、课堂提问、讨论与以前不同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 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 , 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 以往的提问是教师的专利 , 现在可以多种多样 ,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 , 有时也可以大胆地放开让学生去自问自答 。
我们知道 , 答案有时是唯一的 , 但问题可以多种多样 , 提问时应该尽量避免提一些低水平的问题 , 比如对历史事件年代等类似的提问 , 应该提些“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 , 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 然后讨论 。
讨论时我认为分组讨论效果最好 , 具体分几个组 , 可以根据班级人数来定 , 但至少应该分成三个组 ,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成立一个裁判组 , 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评判问题 。比如讲到辛亥革命时 , 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而不支持孙中山?有位学生回答时就说:“如果我是帝国主义 , 我也会选袁世凯” , 学生把自己放在帝国主义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个问题 , 这样换位思考 , 问题就很简单了 。
讲南昌起义时 , 有学生就提出:南昌起义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师一般领着学生探讨过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 而学生就可以大胆地提出南昌起义的成败 , 我认为这个问题很有新意 ,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 , 学生只要能得出“不同的前提 , 有不同的结果”这样的结论 , 那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很成功了 。所以我们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