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黄河沿岸留下了丰富的活态文化遗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条博大精深的大河
在中华民族的形成演化过程中,汉字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距今7800至4800年的大地湾文化就出现了文字最早的雏形,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有文字、绘画等多种考古发现,至于在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发现的朱书可以肯定是文字。这些黄河流域内的古文明遗址,充分阐释了汉字至少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可以列出名字的思想流派有189家,有4324篇著作。他们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老子、孔子、孟子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都生活在这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组成部分。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典籍都出自黄河沿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经·商颂·玄鸟》描述了黄河流域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画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当年李太白用震古烁今的磅礴气势书写下黄河的狂放与豪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呈现了公元12世纪黄河两岸的繁华盛景;80多年前在延安窑洞里唱响的《黄河大合唱》,更是谱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辉煌篇章。
孕育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在文明起源时期,河流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只有依托大江大河的早期文明才有可能获得在历史时空意义上的重大影响。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黄河始终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已经形成了东亚地区最大的农业区,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夏商周三代在这里开始锻造“中华”这一强大的人类文明符号;而后千年的汉唐盛世使这里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中心。黄河文明也成为世界河流文明的一个基本模式。
中华民族的演化史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善淤、善决、善徙”是黄河天性,从周定王二十七年(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3次,改道26次,成为不折不扣的“忧患之河”。共工氏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大禹则“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使得河水安流;西汉的贾让看到河水狂流,力陈“贾让三策”;东汉的王景因势利导治河理念迎来了黄河第二个安澜期;明人万恭、潘季驯提出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改变了黄河“忽东忽西,靡有定向”的局面。“束水攻沙”的治河思想精辟地揭示出黄河水沙运动的相互关系,启迪了现代泥沙科学的发展。
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认识黄河、治理和利用黄河的过程中,获得生存智慧、汲取创造灵感、塑造精神世界,逐渐形成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文化图腾。五行八卦、阴阳辨证这些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智慧一直影响至今;大禹“身执耒锸,以为民先”为后代执政者树立了道德示范;周公制礼作乐诞生的“和谐、秩序”的理念至今仍发挥着积极作用;“治水如治天下”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大一统的国家观;“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成为中华民族求真务实的精神品格;河山永固的家国情怀,成为全世界华人重要的民族性格。
活态延续的历史文化
黄河流域在商以来的3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留下了永续不断的文明。据统计,黄河干支流所流经的9省(区市)69个市(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约16.8万处,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1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1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2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476处,登记博物馆1325处;此外,还坐落有1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9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678个中国传统村落。这些黄河历史文化遗产有很多仍在活态延续。
- 鲤鱼|钓鱼人公认最好吃的十种淡水鱼,黄河鲤鱼上榜,四大家鱼遭人嫌弃
- 李安!5本超好看架空历史文,九曲黄河万里烽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永济|黄河山西永济段河床现“抽象画”
- 吕剧故乡行&2022年“黄河口之春”系列文化活动“吕剧故乡行”剧目展演
- 黄河愤#“琴声·和声”2022年新春音乐会奏响文化惠民开门红
- |洛阳舞者在广东卫视春晚舞动“黄河”
- |跟着非遗游山东|探寻运河沿岸非遗宝藏打卡地!
- 赤水|绘就赤水河沿岸风光与人文|历时9个月,泸州画家完成166米长卷
- 灯阵!非遗绝活 朱碌科黄河阵:黄河阵里跑掉百病祈来福
- 草儿|冬日下的黄河,是白银区最醇厚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