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团、毛线、麦秸……看“山东手造”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梁雯 济南报道
9月20日 , 以“庆祝建党百年 共享盛世文旅”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落下帷幕 。 连日来 , 文博会吸引了众多游客 , 今年首次亮相的文化创意品牌“山东手造”也备受关注 。
淄博陶琉、临沂柳编、菏泽汉服、鲁绣、黑陶……本届博览会上 , 专门设置了600平米的“山东手造”精品展区 , 通过筛选和征集 , 对全省最有代表性的手造精品资源以及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各类手工艺精品 , 集中展示 。 此外 , 采访人员在山东16市和区县的展位上也常能看到“山东手造”的身影 。
这些“山东手造”有何特别之处?采访人员观察发现 , 其中有不少都源于身边普通的物件 , 比如面团、种子、蒲草、麦秸、贝壳等等 。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原材料 , 在手造人一道道工序的雕琢下 , 脱胎换骨 , 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 。 这其中发生的神秘“化学反应” , 正是“山东手造”的魅力之一 。
|面团、毛线、麦秸……看“山东手造”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本文图片

文博会上展出的部分”山东手造“
麦秸作画 面团捏出《唐宫夜宴》
在聊城展区 , 一幅幅画着金黄色的花鸟虫鱼等形象 , 闪闪发光的画作吸引了采访人员的目光 。 高唐麦秸画第五代传承人李志海告诉采访人员 , 这些都是用麦秸制作的特色工艺品 , 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 。
|面团、毛线、麦秸……看“山东手造”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本文图片

文博会上展示的麦秸画
据了解 , 麦秸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 , 全凭手工完成 。 需先将麦秆浸泡、熏蒸、漂洗 , 然后剖开整平 , 再进行薰烫 , 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 , 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 , 对薰烫部位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 , 技术上吸收融合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 。
“你看画中的这只公鸡 , 身上的羽毛都是手工一小片一小片贴上去的 , 很费时间 , 做好以后立体感很强 。 ”李志海指着其中一副名为《教子》的麦秸画说 。
“山东手造”中 , 麦秸能作画 , 五谷杂粮也能作画 。 本届文博会上展出的东明粮画就是由五谷杂粮制成 。 东明粮画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 利用粮食、草籽、菜籽、花种等种子、颗粒的形状和颜色 , 经过防腐处理后 , 精心粘贴而成 。 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传承人韩国瑞说 , 他的粮画制作技术有二十多道工艺流程 , 可长期保存 。
|面团、毛线、麦秸……看“山东手造”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本文图片

王晓燕制作的《唐宫夜宴》
在烟台展区 , 烟台面塑代表性传承人王晓燕向采访人员展示了她的面塑作品 。 其中一幅《唐宫夜宴》让人印象深刻 。 王晓燕说 , 这幅画是看过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后得到灵感 , 进而捏制的 。 采访人员近看每一位唐朝少女 , 每个人的神态各不相同 , 灵动多姿 。
王晓燕告诉采访人员 , 要把一个人物捏好 , 首先要从人物的性格、背景等方面入手 , 比如在捏制《红楼梦》的王熙凤时 , 就要知道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 , 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特点 , 才能捏出人物的神韵 。 此外 , 面塑人物的服装也要有层次感 。 有的服饰 , 比如棉服、皮草等就要有厚重感;有的服饰 , 比如丝绢、手帕等就要展现出飘逸的感觉 。 每一层服装都考验着手造人的经验和功力 。
毛线绣成巨幅画作挂进毛主席纪念堂
在“山东手造”中 , 麦秸、种子、面团等等身边的寻常物件都实现了“华丽变身” , 有的成为了非遗传承项目 , 有的被摆放在重要场合 , 在国内外享有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