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晋中许村:与艺术结缘 扮亮古村落

太行山|晋中许村:与艺术结缘 扮亮古村落
本文图片

在和顺县境内 , 太行山拔地而起 , 高耸入云 。 太行山脚下 ,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山村——许村 , 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
这里保留了非常多的历史印记和民间传统手工艺 , 资源丰富 , 却一度陷入贫困 。
20世纪80年代 , 根据郑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老井》在许村取景拍摄 。 从那时起 , 这个小村庄就燃起了星星点点的艺术之火 。
一砖一瓦
堆砌出新时代新农村的整洁风貌
许村位于和顺县松烟镇 , 地处太行山腹地 ,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闭塞 , 许村得以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明清一条街 , 整条街上古屋、古树、戏台等保存完好 。 与艺术结缘 , 让许村走进大众视野 。
2006年 , 油画艺术家渠岩被邀请到和顺进行系列讲座 , 在各村镇调研期间了解到许村所面临的困境 , 以及现有的资源条件 , 就想到了以艺术的力量来激活古老许村的活力 。 2007年 , 渠岩在许村成立了渠岩工作室 , “许村计划”就这样应运而生 。 2011年 , 许村国际艺术公社成立 , “中国·和顺首届许村国际艺术节”举办 , 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驻村创作 , 每人留下两幅作品作为许村的永久收藏 。 十载光阴、五届许村国际艺术节 , 来来往往的艺术家和游客也为许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 。 目前 , 许村成为国内外十余家机构的创作写生基地 。
许村的乡村振兴活力不仅仅是体现在外来艺术家对这里的激发 , 传统手工业与农耕文明在艺术氛围中也被进一步激活 , 村里人有了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 当地村民与艺术家们组成智囊团 , 共同参与建设新许村 。
在多元联动的模式中 , 村民们有了政策上、资金上、策略上、规划上的支持 , 也就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艺术村整体的建设中来 。 在后续运营的过程中 , 经济收入的提高是村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变化 。
因为艺术的到来 , 那些曾经闲置和废弃的老房旧屋被改建改造 , 这里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外观和传统的风土人情 , 又重新改造和调整了内部空间与设施以及新的人文展示方式 。
一针一线
穿引出非遗传承的代代相续
山西民间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 , 早在周代就有“画绣之工 , 共其职也”之说 , 其文化源远流长 , 其工艺技巧也日臻完善精美 。
唐代绣法推陈出新 , 发明了平针绣 , 也就是通行至今的绣法 。 这种绣法因为针法多变化 , 刺绣者更能发挥创作自由与艺术表现力 , 这种平绣也就是晋绣流传至今的重要绣法之一 。
在山西农村 , 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装 , 多以刺绣来装饰 , 且大都出自普通农家妇女之手 , 这种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是通过家传、互相之间的交流而得以延续的 。 绣花在她们的成长中 , 自然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 。 她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 , 从模仿进而独立地去创造新的花样 , 慢慢形成了山西当地刺绣的独特风格 。
在许村明清一条街上 , 有这样一个档口 , 里面围坐着七八名当地的农村妇女 , 只见她们穿针引线 , 不一会儿 , 一个个生动的图案就出现在了布料之上 , 再由这一双双巧手 , 将这些布料加以缝合处理 , 一件件精美的晋绣作品就完成了 。
晋绣非遗传承人也时常到村指导 , 帮助这里的村民靠双手致富 , 让她们逐渐成为晋绣文化传承的代表 。 她们手中的作品 , 有的是电商热销的爆款 , 有的是艺术展览中的热门 , 有的成为馈赠外国友人的佳品 , 而更多的是展现许村人民靠劳动脱贫致富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