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作家余华,真正的脱口秀艺术家
在贾樟柯的镜头里 , 余华大大方方地坐在街边小餐馆的桌前 , 在一众调料瓶筷子筒餐巾盒的包围下 , 举着手机看篮球比赛 , 看到投入之时 , 不禁发出“哎呦”的叹惋呼声 。
文章图片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剧照
在那一声“哎呦”之后 , 一段长达二十分钟的单人脱口秀表演开始了 。 每一个看过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人 , 恐怕都忘不了他在影片中生动而精彩的讲述 , 以及放映厅里持续不断的笑声 。
读过一两部余华小说的读者 , 免不了被作品中的苦难“误导” , 以为作者本人也是严肃的、忧郁的 , 看完电影后才发现 , 原来真正的余华是“幽默”的 , “灵动”的 , 甚至是“可爱”的 。 当人们开始重新适应这个有些“反差萌”的形象时 , 却发现 , 跟随着作家的讲述 , 从最初走上文学道路 , 一直到不久前出版的新作《文城》 , 一切都有迹可循 。
#幻想
影片里 , 余华回忆起自己与文学的初遇 , 那是来自70年代末 , 历经浩劫残存下来的书本 , 缺章少页 , 没头没尾 。 “没有开头还可以忍受 , 没有结尾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了 。 ”于是少年余华便每晚躺在床上 , 幻想小说的结局 。 想了一个不满意 , 就再想一个 。 在下一本没头没尾的小说到来之前 , 有的是时间寻找最令人满意的版本 。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他之后的创作道路中 , 每个故事都始于一个没头没尾的场景 , 和一场漫长的幻想:《活着》源自一首名为《老黑奴》的美国民歌 , 余华听了以后深受触动 , 便开始想象一个中国农民的一生;《许三观卖血记》源自他在大街上遇见的一个泪流满面的老人 , 他不由得想 , 究竟是怎样的遭遇 , 让这位老人不顾体面 , 旁若无人地在街上大哭;《第七天》始于他头脑中突然出现的一个荒诞场景——一个死去的人接到通知 , 要去火化自己 , 由此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程……
有时幻想一气呵成 , 有时却困难重重 。 写《文城》的时候 , 故事的起点是一个男人抱着婴儿寻人的场景 , 至于他寻的是谁 , 有没有寻到 , 都是未知 。 那是90年代末 , 查找资料不像现在这样方便 , 他却想写一个始于一百年前的传奇故事 , 理由很简单:第一 , 他没写过那个时代的中国 , 于是想写;第二 , 他喜欢《基督山伯爵》那样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 于是想写 。 听起来有点任性 , 但作家不就是一群用文字为自己的任性买单的人吗?
文章图片
于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 , 他不断续写最初的场景 , 又不断推翻 。 这期间陆续有新的故事冒出来 , 使他完成了《兄弟》和《第七天》 , 但写完别的故事 , 他又回到了《文城》 , 继续探索故事的结局 。 这个男人是谁?他要找的人是谁?他如何寻找?找到了会怎样?找不到又会怎样?……每一个问题都会生出无数枝杈 , 他在无数可能性的网里漫游 , 最终编织出一幅命运交错的画卷 。 林祥福、纪小美、陈永良、顾益民、林百家……越来越多的人物从这张网里长出来 , 从画卷里走出来 , 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爱恨悲欢 , 一种人类生存境况 , 或者只是一个单纯的、好看的故事 , 它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和生活 。
在影片中 , 我们从余华愉快的讲述里 , 依稀可见当年那个痴迷于故事结局的小男孩 。 这个男孩在幻想世界里长大 , 做了牙医 , 因为厌倦了人类口腔里无聊的风景 , 想尝试另一种生活 , 便拿起了笔 , 把自己脑海里的世界写了下来 。
- 无敌|陈哲远、沈月新剧《我的反派男友》,女作家VS腹黑反派,好期待
- 因为|《小舍得》大结局曝光,放弃对完美父母的幻想,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 因为|《活着》被禁播,却成全了作者余华,净赚上千万
- 复合|《那年我们》第12集:5次吻戏!分手的五年里,崔雄幻想延秀还在
- 美国|名人眼中的梅根:以为能去英国当明星的小演员,幻想破灭回了美国
- 电影|石嘴山电影《绿皮小火车》获批院线上映 著名作家梁晓声给予高度评价
- 温情|任嘉伦《暮色心约》开拍,以“作家”身份,携手杨颖打造温情大戏
- 智慧|路易斯认为,《蝙蝠侠》的惯性很强,里夫斯的智慧偏向于幻想片
- 因为|《李茂扮太子》,粉碎了我对开心麻花最后的幻想
- 韩涛|导演韩涛被曝性骚扰!曾给患病妻子写情诗,如今却搂抱亲吻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