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丑陋的作假( 二 )


不管是爬墙的女孩 , 或是这个贴海报的学生 , 都是被我保护的 。 但是 , 我自以为是的保护 , 其实就是在伤害他们的孤独感 , 使孤独感无法完成——我在设法让他们变得和群体一样 。
就像阮籍等人 , 都是被逼到绝境时 , 他们的哭声才震惊了整个文化 , 当时如果有人保护他们 , 他们便无法仰天长啸了 。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丑陋的作假
本文图片

04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娶了公主为妻 , 是皇帝的女婿 , 但他从没有利用驸马爷的身分得名得利 , 到了四十岁时遭小人陷害 , 说他违背社会礼俗 , 最后被押到刑场砍头 。
他究竟做了什么伤风败俗的事?不过就是夏天穿着厚棉衣在柳树下烧个火炉打铁 。 这不是特立独行吗?这不是和群体的理性文化在对抗吗?而这是法律在判案还是道德在判案?
嵇康被押上刑场的罪状是:“上不臣天子 , 下不事王侯 , 轻时傲世 , 无益于今 , 有败于俗” , 这个罪状留在歷史里 , 变成所有人的共同罪状——我们判了一个特立独行者的死刑 。
嵇康四十岁上了刑场 , 幸好有好友向秀为他写了《思旧赋》 , 写到他上刑场时 , 夕阳在天 , 人影在地 。 嵇康是一个美男子 , 身长八尺 , 面如冠玉 , 当他走出来时 , 所有人都被惊动 , 因为他是个大音乐家 , 在临刑前 , 三千太学生还集体跪下求教 , 然而 , 嵇康弹了一曲《广陵散》后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
有人说 , 嵇康怎么这么自私 , 死前还不肯将曲谱留下?但嵇康说 , 不是每一个人都配听《广陵散》 。 如果活不出孤独感 , 如果做不到特立独行 , 艺术、美是没有意义的 , 不过就是附庸风雅而已 。
每次读向秀写的《思旧赋》 , 我总会为之动容 , 生命孤独的出走 , 却整个粉碎在群体文化的八股教条上 。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丑陋的作假
本文图片

05
忠、孝究竟是什么?当我们在谈孤独感时 , 就必须重新思考这些我们以为已经很熟悉的伦理规范 。 儒家文化有其伟大之处 , 孔子的哲学也非常了不起 , 但当一个思想独大之后 , 缺乏牵制和平衡 , 就会发生许多问题 。
从法国回来后 ,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私立大学任职 , 是校内十三位一级主管之一 , 当时学生如果要记大过 , 就必须开会 , 由十三位主管都同意签字后才能通过 。
我第一年参加时看到一个案例 , 那是一九七七年发生的事 , 一个南部学生到北部读书 , 在外租屋;房东写了一封信给学校 , 说这个学生素行不良 , 趁他不在时勾引他的老婆 , 学校就以此为罪状 , 要学生退学 。 我觉得应该要了解背后的因由 , 当下不愿意签字 , 当我提出看法时 , 听到旁边有个声音说:“蒋先生毕竟是从法国回来的 , 性观念比较开放” 。
我吓了一跳 , 我还没来得及说明 , 就已经被判定了 。
不管是这个案例或是前面提到的自我反省 , 其实都是不自觉地受到群体文化的影响 , 许多事情都变成了“想当然耳” , 即使事后发现不是如此 , 也不会有人去回想为什么当初会“想当然耳”?
孤独感的探讨一定要回到自身 , 因为孤独感是一种道德意识 , 非得以检察自身为起点 。 群体的道德意识往往会变成对他人的指责 , 在西方 , 道德观已经回归到个体的自我检视 , 对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 , 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才是 。 而不是像今日的社会 , 从上至下 , 不管是政治人物或市井小民 , 都在振振有辞地指着别人骂: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