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浅说石涛“一画论”

石涛是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大师 。 他的艺术博大精深, 充满创造活力 。 石涛传世的书画作品, 一半以上都是在扬州创作的, 很多人都认为, 他是扬州画派的开山鼻祖 。
石涛还有一本重要的绘画理论专著《苦瓜和尚画语录》,人们简称《画语录》 。 这一著作, 石涛生前在扬州大涤堂就曾亲书精刻成书, 名曰《画谱》, 但流传未广 。 现在流传的《画语录》, 则是雍正年间汪绎辰的传抄本, 和石涛自己的刻本有不少差异 。
石涛|浅说石涛“一画论”
本文图片

石涛《画语录》立志既幽深窈渺, 造语又玄奥晦涩, 传画家不传之秘 。 《画语录》开篇即云:“太古无法, 太朴不散; 太朴一散, 而法立矣 。 法于何立? 立于一画 。 一画者, 众有之本, 万象之根; 见用于神, 藏用于人, 而世人不知 。 所以一画之法, 乃自我立 。 ”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著名的“一画论” 。
石涛|浅说石涛“一画论”
本文图片

现在, 凡研究石涛和他绘画的人, 都会试图对“一画论”做出自己的解释 。 有的说得很浅显, 认为“一画”就是用来造型的一根线条 。 这无疑没有深刻领略石涛艺术思想的丰富内涵 。 有的说得很深奥, 运用儒、释、道的经典旁征博引, 一般读者又很难弄得很清楚 。 在各家对“一画论”林林总总的解释中, 我认为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解释最为确当, 也最为透彻 。 他引用《老子》说的“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认为“一画”不止是“一条横线”的意思, 也是“最原始最完整的线”的意思, 是“最上大法也” 。 他认为, 和世界文化相比, 西方喜散, 分析事物、定立法则愈来愈细, 见散而不知归, 发展下去, 足以毁灭艺术 。 石涛“立法”,有“念朴”之心, 不忘“太古无法”之时“太朴不散”的本真浑朴之气 。 他说:“以一法贯众法者, 慎法立而朴远,愈散愈纷, 愈形而下而忘乎源本, 则俗法魔道盛而夺大朴真法矣 。 ”我以为, 他的这段话说得很精彩 。 我们试看石涛本人的书画作品, 无不淋漓生动, 笔情纵恣, 磊磊落落, 直写胸臆, 这应当是对他的“一画论”最好的诠释 。 有人说石涛的画法是“以法法无法, 以无法法法” , 这也就是石涛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 。
石涛|浅说石涛“一画论”
本文图片

“一画论”是石涛绘画理论的出发点, 也是其艺术哲学的核心 。 石涛认为,“夫画者, 从于心者也 。 ”“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 即亿万万笔墨, 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 。 ”我的理解: 石涛所说的“一画”, 如同是画家的心电图, 它从心生出,是画家心性的流露 。 而且, 画家的学识修养、技艺训练 ,以及他对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的感悟, 甚至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风气、人生际遇等等, 各种显露的、 隐含的、自觉的、不自觉的, 一切尽在一画之中, 一画便是一切 。 一画未出之时, 所有这些都是存在于画家心中的浑沌的“太朴”, 一画既出, 则“太朴散矣”, 静止的、原始的状态被打破, 而将画家心中浑沌的“太朴”运行为具体而微的纸上的形象, 主宰其运动过程和结果的, 便是这“无法之法”的“一画之法” 。 西方学者弗洛伊德认为, 艺术创作中, 人的潜意识或潜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而且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 也不受种种法的约束 。 他所指的这种潜意识或潜能, 和石涛“一画之法”的内涵, 都能给人相同的启示 。 东西方两位大师的心应该是相通的 。
石涛|浅说石涛“一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