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当女文青遇上大运河,这是诗里梦里流动的江南

运河!当女文青遇上大运河,这是诗里梦里流动的江南
文章插图
运河!当女文青遇上大运河,这是诗里梦里流动的江南
文章插图
刘丽艳
诗和远方,阅读更多美好的江南。
2007年,我从南开大学旅游学系毕业,一直在文化旅游行业工作。2017年,离开家乡福建,来到了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江南。
那是我毕业后的第十年,当时央视播出《有一个学校叫南开》,这部纪录片回顾了严修、张伯苓在民族危亡时刻,如何为生存寻路、为自强探索,“知中国 服务中国”的理念在我心里烙下深深印记。回望步入社会的十余年,因为是“旅游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比过去更加“知中国”,也更加想用自身积累“服务中国”。
运河!当女文青遇上大运河,这是诗里梦里流动的江南
文章插图
最古老的立交桥绍兴八字桥
同样是在2017年,“大运河”成了一个热词——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江河湖海在江南相互交织,大运河从春秋时期至今都发挥着交流和融合的重要作用,也给江南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运河就是江南的路,有了运河的江南,才有了现在的新上海、新浦东,才有了江南地区的新常州、新宁波,才有现在新的长三角发展。
运河!当女文青遇上大运河,这是诗里梦里流动的江南
文章插图
仿佛一切都在冥冥之中,到江南的第一个服务项目就在扬州,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运河之子”阮元的故乡。
那是运河航道旁邵伯湖畔的沿湖村,曾是远近闻名的“鱼花子村”。邵伯湖里插满了围养鱼虾的竿子和渔网,湖上漂浮的船是渔民们的“家”,吃喝拉撒全在船上。水里除了鱼,还有“游”在浮草上的鸡鸭鹅。来自五湖四海的渔民,祖祖辈辈从事捕鱼、养鱼、卖鱼,湖上的光景就是生活的全部。
运河!当女文青遇上大运河,这是诗里梦里流动的江南
文章插图
昔日扬州沿湖村里的渔船
直到大运河申遗成功,扬州加大了对大运河以及邵伯湖水域的保护,他们从此上岸定居,结束了渔民生活。那段日子,我亲眼见证了“网红村书记”刘德宝的故事,先是带领村民整合湖滩养殖捧起“新饭碗”,后是在退养还湖趋势下带头发展民宿客栈,催生“印象邵伯湖”“沿湖小马哥”等渔乡品牌。
运河!当女文青遇上大运河,这是诗里梦里流动的江南
文章插图
如今沿湖村变身“全国最美渔村”
【 运河!当女文青遇上大运河,这是诗里梦里流动的江南】自诩“文艺女青年”,我在《长河有歌吟——大运河诗词中的扬州记忆》一书中找到生命的感动:行走天地间,长河有歌吟。行走带给我的,不只是视野的开阔,更是从生活里见证诗词章句构筑的诗词长廊,与流淌在大地上的东方奇迹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