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字是什么样子,古代人的字和号的含义是什么

古代人的字和号的含义是什么
古代人的字又称表字 , 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 。古人的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名、字是由尊长代取 , 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无论是字还是号,都只有文人士层的人才有 , 下层百姓是没有的 。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 。
古时候的字是什么样子号 指人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号又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 , 别号青莲居士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 。别号有时也称别字,如《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大智,纪别字也 。
字:也叫表字,往往与名字有关系,或者是名字在某种意义上的一个衍生 。比如苏轼,字子瞻,是由“轼”而想到登车远望;而苏辙字子由,则是由于“辙”是到车子由此驶过的痕迹 。
号:也叫别号,雅号,与名字就无任何联系了 。有指地为号的: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就是指他在黄州住的东坡而言 ,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则是说他自己要有“六个一”:《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乐于其间
古人的字和号是什么意思怎么读你好,古人的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称字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一般是长辈取的,字和号自己取,古人大多因名取字 , 名与字是内容有一定联系的相反相近皆可 。
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可以有两个字的 , 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 。
如,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
一般自己取字和号可根据自己的名字延展开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皆可,不易懂得,不闹笑话的,都可以 。
满意请采纳!
给自己取字号和寓意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称字为表字 。
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 。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 。与名、字无联系 。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简称号 。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

古时候的字是什么样子,古代人的字和号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1】字的引证解释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因称字为表字 。《旧五代史·周书·王峻传》:“ 太祖虽登大位,时以兄呼之,有时呼表字 , 不忘布衣之契也 。”
《宣和遗事》前集:“是时温州有方士林灵素,初名灵噩  , 表字岁昌。” 清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侯,名方域,表字朝宗 , 中州归德人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这个人姓尤,表字云岫,本是我父亲在家时最知己的朋友 。”
【2】号的来历
起号之风,源于何时 , 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中国最早的别号 。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 , 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 , 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 。
如明朝画家陈洪缓有“老莲”、“老迟”、“悔迟”、“云门僧”等四个号 。延至近代,用号风气一直不衰 , 如苏玄瑛号“曼殊”;齐璜号“白石”;何香凝号“双清楼主” 。现代以来文人的号逐渐被笔名所代替 。
参考资料:
古代人起名字常用的字古代人的名代表姓名中姓氏后的名字,例如:屈原 , 名平 。
古代人的字指表字,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 。如孔丘字仲尼 , 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
古代人的号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 。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 。与名、字无联系 。
古时候的字是什么样子,古代人的字和号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古代人的名是成年前的称呼 , 字则是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 。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 , 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 。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 , 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 。
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 。因此,以字相称 , 表示尊敬 。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 。一些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墨客,往往热衷于以住地或志趣等为自己取号 。由于别号是本人所起,不像姓名受到家族、行辈等限制,因此“号无定法” , 可以抒发个人的志趣情怀,以“自鸣其志” 。
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等就是为了表达超俗脱凡的志趣 。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是以家藏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副棋、一壶酒 , 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而取名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陋室前后有五棵柳树,他就以“五柳先生”为号 。
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 。明清时期 , 士人取号之风特盛 。清末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 。
各朝代命名特点:
1、商人喜欢以干支命名
商代帝王,包括一部分臣民多用干支命名 。商王命名 , 直至亡国之君纣(帝辛),均以干支中的一个字作为名号,如天乙、太丁、外丙、中壬……这种以甲、乙、丙、丁等为名号的商王有三十一人之多 。
2、汉人盛行取单名
汉代人取名洋溢着昂扬自信的进取精神,从中颇能反映出西汉时期的社会心态 。“奉世”、“定国”、“广汉”、“辟疆”一类的人名颇为流行,以“勇”、“武”、“霸”、“起”、“雄”等字为名的也很多 。
东汉以后 , 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儒家崇尚的忠、孝、礼、义等观念广为传播 。以这些字为名字的现象也广为盛行 。
进入东汉,特别是三国和魏晋时期,单名十分盛行,绝大多数人名均用一个字,特别突出的是三国时一大批人名 , 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孙权、周瑜、鲁肃……
3、两晋南北朝人名“之”字多
西晋以后,儒家经学走向衰微,曹魏时兴起的玄学盛行,成为显学,老庄哲学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魏晋名士以崇尚虚无、空谈名理为风气,并成为魏晋南北朝流行的社会思潮 。反映在人名上,这一时期的人名或字中多有“元”、“真”、“道”、“灵”、“玄”一类的字眼 。
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之”字是五斗米道中用于道徒名字的暗记,因此笃信其道的门阀世族遂把“之”字作为人名,形成一时风尚 。最典型的是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家族,用“之”字最多,信奉五斗米道最笃 。
王羲之本人喜与道士交接往返 , 他五个儿子均以“之”字命名,即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 。徽之的儿子叫祯之,献之的儿子叫嗣之、静之,祖孙父子均以“之”字为名,并不避讳 。
南北朝时期,也有不少人仍沿袭旧风 , 以“之”字为人名,如著名科学家、发现圆周率的祖冲之,以才绝、画绝、痴绝著称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三国志》作注的史学家裴松之,著有《洛阳伽蓝记》的杨炫之等,不胜枚举 。
4、唐代人名爱称排行
唐代以后,人名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即当时的人们多以行第相称 。行第,本指家族内子弟的排行次第,即按同祖父的兄弟或同曾祖父的兄弟排行 , 民间称之为“大排行” 。
以排行作为家内的称呼,早在魏晋时已有先例,隋唐之际,渐成风气 。无论是家人朋友、高低贵贱 , 无不以论称排行为高尚,以至于形成唐代社会的风尚之一 。
宫廷之中即以排行相称 , 如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建成称大郎,李世民称二郎 。帝王之家如此,公卿间也以排行相呼,玄宗时的权臣李林甫被人呼做十郎 。
5、宋代起名以老为美
宋人取名的一个特点是喜欢使用“老”、“父”、“翁”一类表示年长老迈的字作为人名 , 既说明当时人们企慕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也流露出以老为美的社会风气,与宋代社会优礼老人不无关系 。
宋人还喜爱用五行作为序辈取名 , 取五行相生之义 。如宋代大儒朱熹,从他的父亲朱松开始,朱家一门五代取名依次以“木、火、土、金、水”做名字的偏旁 , 以应和五行相生之寓意 。
朱松的“松”字是“木”字旁;朱熹的“熹”字下面的四点是“火”形;朱熹之子朱在,“在”字内有“土”字;朱熹之孙朱鉴,“鉴”字内有“金”字;朱熹之曾孙朱潜,“潜”字是“水”字旁 。朱氏一门五代 , 取名按五行排列,次序井然 。
【古时候的字是什么样子,古代人的字和号的含义是什么】以上就是关于古时候的字是什么样子 , 古代人的字和号的含义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古代人的字和号的含义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