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14年写给他的信,1600多年的经典,王羲之《十七帖》里的诗和远方

“往在都,见诸葛颙,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具示,为欲广异闻。”
十七帖#14年写给他的信,1600多年的经典,王羲之《十七帖》里的诗和远方
文章插图

王羲之写信给好友说,曾经在都城的时候,见过诸葛颙(显)(诸葛亮家族的后裔),详细问了四川的一些事情。诸葛颙说:成都城池的很多建筑,都是秦代的时候司马错修建的,留存了下来。这让王羲之浮想联翩,特别又问这位好友,是不是真的啊?你再给我仔细说说,让我长点见识。
这是王羲之《十七帖》中的《成都城池帖》,《十七帖》收录的大部分都是王羲之与友人之间的信件。《十七帖》一共不到三十个帖子,其中超过20件是写给同一个人的信件,这个人就是王羲之的好友——益州刺史周抚。
《十七帖》第一帖:“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十七帖#14年写给他的信,1600多年的经典,王羲之《十七帖》里的诗和远方
文章插图

这是王羲之给周抚的短信,前面几日“十七日”已经写了一封信,拖他的妻舅郗昙带过去,可是郗昙还没有出发,又收到了周抚的信件。由此可见,二人书信往来之频繁。
书写的时间是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347-361)之间,历时14年之久,由此可见,周抚确实算得上王羲之的好朋友了。
这些信件多是草书,还有着汉代章草的意韵,书体上也体现了二人的默契,如果不是好友,恐怕真的很难看懂吧。
王羲之用优美洒脱的小草书,写的、谈的都是一些平凡小事和对远方的向往,十分的亲切,反复阅读,书风文体都很有韵味,有些像现代派的小诗。所以,我常说,《十七帖》里藏有书圣的“诗和远方”。
十七帖#14年写给他的信,1600多年的经典,王羲之《十七帖》里的诗和远方
文章插图

在《蜀都帖》里,就流露出王羲之对蜀地历史文化的向往,对蜀地山川水景的心驰。大概是之前周抚给王羲之写过信,描写了周抚对蜀地山水的描述,这让王羲之觉得,周抚写得信比杨雄的《蜀都赋》、左思的《三都赋》都要详尽,勾起了王羲之对远方的向往。
“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 十七帖#14年写给他的信,1600多年的经典,王羲之《十七帖》里的诗和远方】书圣幻想着和友人一起攀登汶岭和峨眉山,这要是实现了,一定是一生都值得回味的事情。说着说着,书圣的心已经飞到了那里。
我家小孩子,我常常说她是“十万个为什么”,老是会问这个怎么回事,那个为什么,这应该就是童心吧。但是你很难想象一个四五十岁的人还能有这样的童心,到处问“十万个为什么”,而王羲之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
“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十七帖#14年写给他的信,1600多年的经典,王羲之《十七帖》里的诗和远方
文章插图

你那里的盐井、火井都有吗?你是不是都亲眼看见过,你赶快详细给我说说什么样的,让我长点见识。这就是《盐井帖》里,王羲之对“盐井、火井”的“十万个为什么”。
十七帖#14年写给他的信,1600多年的经典,王羲之《十七帖》里的诗和远方
文章插图

《严君平帖》中问周抚——“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严君平是汉代蜀地的著名学者,深受蜀人爱戴。司马相如和杨子云(杨雄)是“汉赋四大家”,也都是生活在蜀地。所以,王羲之问好友,他们都有后代吗?
王羲之对蜀地的向往和关心无处不在,在《汉时帖》里,他还关心起四川汉代的“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