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姜昆:我们应该说什么样的相声

“我们要永远记住 , 相声是从哪里来的 , 我们应该学习说什么样的相声 。 希望观众也能看到 , 我们新一代相声人是如何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 , 不断前行 。 ”24日在宝坻区举行的第三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相约才俊文艺演出现场 , 相声大师马季的弟子、中国曲协主席姜昆面对台下喜爱相声艺术的人们如是说 。
牢记马季精神
从2017年天津创办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活动以来 , 姜昆不仅深度参与其中 , 还频繁往返京津两地 , 积极参加每一次活动 。 看到越来越多的新人新作通过这个平台涌现 , 姜昆在感到欣慰之余 , 不忘提醒年轻一代要牢记相声大师马季的精神 , 创作表演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相声作品 。
姜昆说 , 马季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代相声大师、人民曲艺家 。 他一生创作了300多段相声 , 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荣誉 。 “马季老师写了很多经典节目 , 现在仔细回想 , 我们社会发展的很多关键时候 , 都有马季老师作品的影子 , 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听一听 。 早期我们建立工业城市 , 马季老师写了《找舅舅》;上世纪60年代 , 以劳动模范张富贵为原型写了《画像》以及同时期的《劳动号》;我们在世乒赛上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之后 , 马老师写了《三比零》;在中国登山健儿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 , 他写了《登山英雄赞》;还有反映国际主义精神的《友谊颂》 , 讽刺社会不良现象的《五官争功》《宇宙牌香烟》《好啊好》《吹牛》等 。 他的作品个个是经典 , 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欢笑 。 ”
捐照片忆往事
文艺演出现场 , 姜昆为马季艺术馆捐赠30幅资料照片 。 他特别拿出3幅来为大家介绍 。 第一幅是马季老师带着姜昆在行驶的列车上为人们表演;第二幅是在8万人的体育场说相声;还有一幅是马季下煤矿、身穿矿工服装为煤矿工人们说相声 。 姜昆说:“那时候马季老师带着我们到第一线去看 , 去采访那里的工人、农民 , 了解那里的生活 , 然后让我们写作品 。 每次想到恩师 , 我都感慨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生活当中汲取营养 , 然后把最优秀的作品献给人民 。 ”
【相声|姜昆:我们应该说什么样的相声】现场还展示了一张1983年央视春晚现场的照片 , 照片中有侯宝林、马季、姜昆 。 看到这张照片 , 姜昆非常激动 。 他说:“这是当时节目设计的一个环节 , 由侯宝林大师介绍主持人 。 侯宝林大师是这么介绍的:他(马季)是我的徒弟 , 他(姜昆)是他(马季)的徒弟 。 这句话看似普通 , 但在30年之后 , 在侯宝林老师、马季老师相继离开我们之后 , 我再回忆这句话 , 我发现我们的老前辈有着良苦用心 。 ”
姜昆说 , 1983年的央视春晚 , 是中国电视第一次搞这类节目 , 大家都不知道春晚会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什么影响 。 而侯宝林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非常敏感 , 他准确判断出这个节目一定会在全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 所以他利用这个机会 , 郑重表明了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 。 “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我认为 , 他是想表明相声艺术的传承是一辈传一辈 。 像接力赛一样 , 年轻一代接过接力棒要猛往前冲 。 每次回忆起这句话 , 我都感觉侯宝林大师的用心良苦 。 让我们永远记住相声是从哪里来的 , 我们应该学习说什么样的相声 。 ”
本报采访人员 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