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喜剧人|如果黑暗是出口,那么喜剧也是( 二 )





李逗逗的独角戏《再见》 , 用一个人的表演方式 , 饰演一个失恋女孩等待前任来取个人物品的焦急和期待过程 , 难度可想而知 。 演完后 , 马东和李逗逗对话时告诉观众 , 她曾经被《奇葩说》淘汰、被《一喜》淘汰 , 而这场表演她在一年里线下表演过几十场 , 反复打磨和修改才有了最成功的一次表现 , “我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 李逗逗的这句话虽然中二 , 却拉满情绪 。 或许天赋不够、或许资源不足 , 但是能为了自己热爱的事坚持不懈 , 总会看到回报 。



“某某某”是年过三十岁的资深戏剧演员 , 他们的《排练疯云》将因疫情出现的云会议 , 和线上开会出现的啸叫、卡网、延迟、虚拟背景、虚拟头像、美颜等问题表现得入木三分 。 这个剧本的难度属于第一期里最高的 , 对演员的表演功力考验也最大 , 三位演员以完成度极高的表现掀起现场一次次爆笑 。 然而节目的惊喜不止于此 , 在观众认为结束的地方 , 继续往上翻一番 , 一段HIP-HOP歌舞穿插了“剧场不开工资不开勒紧裤腰带”的无奈表达 , 最终燃起了观众的热血和气氛 。




现实赠予喜剧
最好笑的“包袱”
这是喜剧最好的时代 , 《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欢乐喜剧人》《金牌喜剧班》等等节目推陈出新 , 素人选拔、喜剧竞技、明星跨界 , 不同形态的喜剧节目层出不穷 。 年轻喜剧人一批批出现 , 他们带来的新段子和新梗 , 为观众提供了疲惫一天后的轻松时刻 , 也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 。



当爱奇艺出品、米未联合出品制作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线后 , 豆瓣开分就冲上了8.0 , 由此可见节目提供的全新舞台 , 的确满足了年轻市场的预期 。 文娱价值官仍然记得 , 第一个作品《互联网体检》以充会员见医生、购买加速包抽血、超前点播胸片等包袱 , 讽刺了互联网行业存在的诸多乱象 。 《父子的心声》从最日常的三口之家里提取细节片段 , 音乐剧演员边唱边演 , 把妈妈出门时化妆、打电话、洗衣服的情况进行了生动演绎 , 里面表达的中国式家庭关系琐碎又温馨 , 观众在哈哈大笑完了以后 , 一瞬间会突然看到自己妈妈的身影 , 被撩动起内心最柔软的那根神经 。



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能高开高走 , 除了节目形式新颖和全员新人带来的新鲜感外 , 更重要的是很多作品来自现实生活 , 让观众能获得共鸣 。
鲁迅这样定义喜剧:“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 ”撕破”的力度必然伴随着痛楚 , 这也敲好印证了陈佩斯在公开课《大道喜剧院:陈佩斯喜剧表演培训》中反复提到一个著名理念:“一切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 ”
喜剧的悲情内核是统摄所有喜剧、统摄所有人类“笑”这一行为最关键的东西 。 有“差势”(优劣、是否、高低、贵贱……)的存在 , 人们才有机会产生“笑”这一行为 。 如果要让人发笑 , 一方就必须交出一定的优越感 , 也要让对方能接收到足够的优越感 。 在双方之间造成一个优越感的差势 , 双方的地位一定是不平等的 , 必然有一方是受损、付出的 , 这便是所谓的“悲情内核” 。 陈佩斯在作品的创作和演绎过程中 , 常以“悲情内核”的标准来自我检验和评判 , 力图每一组舞台行动、每一个笑点的成因都有其“悲情内核” , 力排无本之末 。

喜剧源自对荒诞与错位的展示 , 而造成荒诞和错位的往往是悲剧 。 就像《黑夜里的脆弱》所传达的“悲喜交加” , 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随时随地表现得很快乐其实是很痛苦的 。 这种看似荒诞的情节其实内核是悲伤的 , 但同时也能引发观众的“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