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敦煌壁画被“搬”来武汉了( 二 )
文章插图
1:1复制敦煌西魏第285窟内,一参观者看完沉思。
杨秀清介绍,初创前期,壁画以土红为底色,人物造型健壮,比例适度,穿西域式衣冠服饰,面部与肢体晕染采用西域表现明暗的凹凸法,以表现人物面部和肢体的立体感,此时色彩质朴厚重、线描细劲有力。这是中原传统艺术和西域艺术的结合。后期壁画为两种风格,一种风格大体继承前期特征,传自西域的晕染法又有新的发展;另一种风格的壁画以白色为地色,人物身材修长,相貌清瘦,眉目疏朗,神情潇洒,风骨飘逸,穿汉式方领深衣大袍,面部以民族传统晕染法在面颊涂红色,此时色彩清新明快,线条秀劲洒脱,运笔疾速,富于韵律感,这种风格是传自于中原的新风。
隋唐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到了最辉煌的巅峰,即进入敦煌艺术的中期。此时石窟建筑、彩塑、壁画所表现的世俗化、大众化、多样化,都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体现。壁画艺术经过隋代的探索,唐代臻于娴熟精湛。唐前期人物丰浓,肌胜于骨,色彩富丽,线描采用自由豪放的兰叶描,绘画呈现一派雄浑健康,生机勃勃的气派。吐蕃占领敦煌时期,色彩明快清雅,线描精细柔丽,人物性格刻画细腻,构图严密紧凑,形成精致淡雅的风格。至晚唐出现公式化的趋向,开始缺少意境和情趣。
文章插图
展览入口。
莫高窟晚期洞窟是在五代、宋、西夏、元时期。晚唐武宗、后周世宗两次灭佛使佛教遭到沉重打击,佛教各宗派已日趋衰落。唐中叶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陆上丝绸之路趋渐衰弱。上述诸多因素影响下,敦煌石窟佛教艺术也呈衰退趋势。但五代、两宋时期统治瓜(今安西县)、沙(今敦煌市)的曹氏归义军政权经济、政治、外交、举措得当,宗奉佛教,设置画院与伎术院,形成了院派特色,石窟佛教艺术仍显繁荣景象。西夏、元时期受到中原绘画艺术与藏传密教艺术的影响,也不乏精品佳作。
文章插图
展览主题图。
采访人员注意到,敦煌中晚期的壁画仍以佛教题材为主,但也有与佛教有关的历史题材壁画,如《张骞出使西域图》《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初唐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是一幅佛教史迹画。自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把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获得匈奴人“祭天金人”的历史事件加以附会,作为佛教传播的历史。此图共有三个场面,右上为汉武帝甘泉宫礼拜金佛,下部是汉武帝送别张骞,左上为张骞持旌节远赴大夏。全画以汉武帝送别张骞为主体,汉武帝骑马相送,身后大臣相随,侍者张盖。马前跪者为张骞,持笏作拜别状,身后侍者持旌节,牵马跟随。虽然内容有附会演绎之说,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功绩却是真实的,故仍不失为一幅珍贵的历史人物画卷。
文章插图
《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晚唐《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绘制于莫高窟第156窟南壁,为张淮深纪念其叔父张议潮所建之功德窟。唐大中五(851)年,唐宣宗敕封驱逐吐蕃收复河西的张议潮为河西十一州节度使。此图便是他受封为节度使后出行的仪仗场面。画面长卷式构图,全长8.5米,主要由仪仗先导、张议潮骑马过桥、辎重后勤部队,三部分构成。画卷中人物逾百、骏骑八十余,出行队伍旌旗飘扬,延绵浩荡,显示了这支队伍的严整军仪和威武雄风,是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呈现出时代和地域的鲜明特点。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男子钓到一条4.3斤的草鱼,没想到却被警方刑拘!爱好钓鱼的要留心了!
- 迪士尼公主@九岁男童笔下的迪士尼公主,艾莎和安娜被丑化,爱丽丝公主最相似
- |被名字耽误的冷门专业,其实是个宝藏
- 珍宝$千年古墓被光顾,盗墓贼少挖5厘米,却错失10吨珍宝
- 倪匡&古龙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此联不通,下联却被网友对出
- |人到30岁,被领导和小人针对,你要掌握这三条反击的策略
- 画风!霍春阳:被画坛冠以“霍家鸟”的美誉,将文人画的雅致完美复刻
- 人物@108将中,有9人被金圣叹评为上上人物,其中有哪些人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