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主流电影次第开花( 二 )


四个篇章风格各异、各有看点 。
比如 , 喜爱军事题材的观众可以在《乘风》里看到吴京如何呈现马战场景 , 喜爱喜剧类型片的观众则可以从《鸭先知》里看到徐峥对改革开放初期市井幽默的诠释 。
和章子怡一样 , 沈腾此次为首执导筒 。 从预告片来看 , 他再次起用了开心麻花的创作班底 , 还唤来了他的老搭档马丽 。
与前三位导演相较 , 章子怡则显示出了作为女性导演的创作特点 , 从呼和浩特那场特殊放映的效果来看 , 她对壮阔场景的还原以及航天人情感的细腻把握 , 已得到了在场航天人的肯定 。
每个人生都有伟大命题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策展人沙丹认为 , 参与到《我和我的父辈》中的四位导演都是“70后” , 一方面 , 这个年龄的电影人是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 , 另一方面 , “70后”在代际上承前启后 , 恰好适合表达“家国传承”的电影主题 。
如果说《我和我的祖国》以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为轴、《我和我的家乡》以不同区域为序 , 《我和我的父辈》则以代际为章 , 更加聚焦个体与家庭的关系 , 并从家庭伦理出发勾画时代精神谱系 , 呼应“家国”这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 。
主旋律电影曾因宣教感突出、叙事模式化、视听语言缺乏创新 , 一度丧失竞争力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 主流电影和新主流电影的概念相继提出并为业界实践 。
可以说 , 新主流电影是近年来中国电影人尊重市场规律、回应观众情感需求 , 对主旋律电影进行创新发展所形成的产物 。 《我和我的祖国》和《我和我的家乡》之所以成绩不俗 , 原因不外乎抓住了一点:从每个人的人生里寻找伟大命题 。
“我和我的”系列反映了新主流电影的一个创作趋势 , 就是从“由宏观看微观”转向“由微观看宏观”——国家性和民族性虽然是主题 , 但不是主角 , 真正的主角回归到了人 , 以及人与时代的关系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