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去鲁迅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提出来?莫言余华看法一致

提到鲁迅大家脑海里首先闪出的是什么?是从小在语文课本上被他支配的恐惧 , 还是最近播出的《觉醒年代》里面的鲁迅先生 。
作为新文化运动中以笔为武器的文化先锋 , 无论是国内外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 , 然而十多年前有人提出了“去鲁迅化” ,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鲁迅|“去鲁迅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提出来?莫言余华看法一致
本文图片

鲁迅先生
“鲁迅原名周树人 , 字豫才 , 浙江绍兴人 。 ”短短的词条深深地烙印在心中 , 从小学 , 我们就开始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等等 , 这些文章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的童年时期的生活 , 也让小小的我们得到思想的启蒙 。
年级越高 , 我们所学习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也就越深刻 , 《祥林嫂》《拿来主义》《藤野先生》等 , 都让我们见识了那个旧社会人们的思想的愚昧 , 社会的黑暗 , 在三观形成的阶段 , 对青少年的思想起着有力的引导作用 。
我们在书本上所了解的鲁迅先生是一个严肃、敢于抨击社会黑暗现象的正义之士 , 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作家 。 翻开历史书 , 不难发现 , 鲁迅先生还有另外的一面 。
鲁迅|“去鲁迅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提出来?莫言余华看法一致
本文图片

比如 , 鲁迅先生喜欢吃糖 , 因此经常牙痛 , 有次他拿着钱去看牙医 , 中途见了有卖甜食的商贩 , 就拿着这钱去买甜食了 , 纵使牙齿依然会痛 , 也阻挡不了他吃甜食的心 。
“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这句诗也是出自于鲁迅先生 , 他也是出了名的有孝心 , 在那个年代 , 人们大多病死早亡 ,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 , 他让自己的母亲颐养天年 , 寿终正寝 。
这样的鲁迅先生谁不爱呢?
去鲁迅化
鲁迅先生堪称是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上的“钉子户” , 他让同学们又爱又恨 , 然而十多年前 , 有人提出了“去鲁迅化” , 即将鲁迅先生的作品从中小学生的课本中移除 , 或者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删改和调整 。
鲁迅|“去鲁迅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提出来?莫言余华看法一致
本文图片

提出这个的人认为 , 鲁迅先生的作品过于深奥 , 许多中小学生学了也是云里雾里 , 他的作品中表现手法过于复杂 , 学生常常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更加没有办法去理解体会里面更加深层次的含义 。
这确实是事实 , 比如鲁迅先生的《狗、猫、鼠》 , 看不懂的人不明所以 , 看得懂的人觉得确实在理 , 对这文章大加赞赏 。
鲁迅先生的文章习惯用反讽、借代的写作手法 , 学生如果对那个年代不是很了解 , 或者是在文学写作方面没有很高的造诣 , 他的文章是晦涩难懂的 。
但是这不是借口 , 课本上其他的一些作家的作品照样也晦涩难懂 , 为什么就没有“去巴金化”“去冰心化”呢?
【鲁迅|“去鲁迅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提出来?莫言余华看法一致】鲁迅|“去鲁迅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提出来?莫言余华看法一致
本文图片

对于鲁迅的文章 , 课堂上老师会讲文章背景 , 对于一些不懂得词汇 , 书本中也会有注释 。 学生在学习中虽然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 , 但是到以后回想起来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 鲁迅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对过去还是现在 , 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 他的作品从不过时 , 就像是一把利剑 , 无时无刻警醒着快要走歪的中国人 。
世界上只有一个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