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兴旺|匈奴人的奇葩习俗,“父死娶母,兄死娶嫂”,为何能经久不衰?
婚姻是男女之间建立在平等自愿原则基础上的长期契约关系,是神圣的。为了孩子的健康,夫妻不能拥有相同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应该尽可能地远离。然而,几千年前,匈奴人却有这样的习俗:
文章插图
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也就是说,当父亲去世后,继承家庭财产的儿子必须娶继母。哥哥去世后,在世的男子必须娶守寡的弟妹或者是嫂子。如王昭君嫁给匈奴之后,先后嫁给了三任单于。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习俗是不可能接受的,是有点不符合伦理的。
但事实上,当时不仅匈奴人,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原地区也有这种现象。所以问题是,为什么这种落后的婚姻习俗会持续这么久?
文章插图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男尊女卑,已婚女人被认为是丈夫的财产
毫无疑问,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古代是非常严肃的。一旦女人嫁给了男人,她就被认为是男人的财产,所以丈夫死后,女人就得嫁给丈夫家族的另一个人,这被称为“接管”或“过户”。
如果丈夫去世,只留下年幼的孩子,妻子可能会自己一个霸占财富,但如果她嫁给了自己的家族成员,就没有必要担心财产外流。
为了保护女人
在匈奴正式建立之前,东北亚的草原被大大小小的许多氏族和部落隔开。为了获得最好的资源,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在频繁的战斗中丧生,无数家庭失去了他们的支持。更别说保护自己的孩子了,他们都是弱小的,女性甚至不能保护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必须迅速找到自己的下一个家。嫁给一个自己家族的人,比重新找一个对象更加快,并且靠谱?此外,同种族的人也会竭尽全力保护哥哥或弟弟的妻子,不会有二心。
文章插图
确保人丁兴旺
在远古时代,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生活非常脆弱,甚至可能因寒冷而死亡,更不用说在艰难的草原上,成活率很低,而且如果要长寿则部落必须保持人口数量,他们就不会让自己部落的人的嫁到别的部落去。
如上所述,“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并不是匈奴独有的。它从奴隶制开始就存在于中原地区。也即是“烝报婚”,“烝”意味着父亲死后,儿子会娶庶母,“报”是指一个兄长和叔叔去世,弟弟娶嫂子,侄子娶婶子。事实上,“烝”和“报”一开始并不是指婚姻,而是用来指祭祀。
文章插图
《礼记王制》上书: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报,报德之祭也。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用献祭的语言来指代婚俗呢?因为在古代,结婚意味着合并两个姓氏。它与祖先和后代都有关。当一个女人嫁入夫家,她必须去她丈夫的祠堂祭拜,并宣布自己是已经是氏族中的一员,因此婚姻与祭祀联系在一起。
文章插图
事实上,小编认为,这种婚姻习俗是少数人对家庭财产和继承的病态固执造成的。在现代,独立的观念实际上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婚或丧偶的妇女也可以拥有美好的生活。如果家里没有人可以继承家业,老年人也可以选择把钱捐给慈善机构。因此,这种奇怪的婚俗在现代是没有必要的。
【 丁兴旺|匈奴人的奇葩习俗,“父死娶母,兄死娶嫂”,为何能经久不衰?】
- 丁原@三国第一武将是谁在吕布之后,也许只有他能够称得上了!
- |独家报道:丁俊晖仍是中国最好的球员,但他已经处在了十字路口
- 家训@富不过三代 范仲淹临终前百字家训 让家族兴旺了八百年
- 生存法则#《天道》:丁元英揭秘了2条生存法则,能做到其中一点将来就穷不了
- 国画&职业画家丁洪运国画山水画作品欣赏
- 丁元英!《天道》:丁元英吟了一首“自嘲诗”,为什么“文化人”纷纷离席
- 芮小丹&《天道》:一个男人若不甘于平庸,请牢记丁元英的“颠倒思维”
- 庖丁#教科书为何要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专家:学生看了就不学了
- 历史|新展速递:《鲁之灵光——烟台历史文化名人丁佛言书法展》正式开展
- 程千忠#拜师学裴元庆锤法怒打李道宗的传奇秦英,勇斗薛丁山锤震飞钹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