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蜗居35m2,每月额外花8000元租别墅,摆满古物( 四 )


物非不美 , 是不在其位 。






三楼的卧室其实也是一样的思路 。 意大利国宝建筑设计大师Mario Bellini为C&B设计的沙发 , 与1960年代的丹麦产沙发床之间 , 放着一张国内农村来的铁艺小椅子 。 由于三者造型极其和谐 , 不少人都误以为这张小椅子也是哪位欧洲设计大师的中古作品 。


1980年代的Amisco可变形茶几旁 , 是一张非洲民间制的插板椅 , 这个结构其实非常经典 , 不少中古设计 , 甚至现代设计中都有使用 。

国内老电影院的座椅 , 被放置在床边当边几使用;以前工地里废弃的现浇模版 , 被我清洗干净做鞋架……
我希望通过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古道具与精致的中古家具在空间中搭配布置 , 让更多人发现它们的美感和价值 。

四楼挑高很高 , 是我的实验空间 , 去尝试各式各样的古道具搭配 , 集中展现它们独特的美感 。
被烧焦的旧门板、废弃的老印板可以上墙作“装饰画” , 民国时的铁质鞋撑、傈僳族被淘汰掉的木梯摇身一变成了摆件……

旧门板上墙做“装饰画” , 下方是风化后如假山一般的老石块


印尼古塑像台(左上)民国时期鞋撑(右上)非洲民间整挖椅(下)
之所以说每一件古道具的造型都是独一无二的 , 一来是因为它们很多都是就地取材 。 这点在非洲的一些老物件身上尤为明显 , 像是这张埃塞俄比亚的木椅 , 歪歪扭扭的造型看起来设计感十足 , 但实际上这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工匠找了附近的一棵树随手做的 , 树本身就长歪了 。
二来是历经岁月的洗礼 , 不少古道具都有残缺 , 或修补的痕迹 。 我收藏的很多瓷器、罐子都是被修过的 , 要么用钢钉钉起来 , 要么用老瓷片补进去 。 我特别喜欢这种不可复制的痕迹 , 如果是完好无缺的反而没什么意思 。
一般布置好了 , 我都会拍照分享到社交网络上 , 陆陆续续很多人关注 , 甚至专程找过来参观 ,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第一次知道古道具这个概念 。
不少人第一反应 , 觉得喜欢这种老物件的一定是个大叔 , 知道我是90后之后都特别诧异 。 但是实际过来看了 , 就发现其实旧物的很多造型元素 , 是很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简洁 , 不花里胡哨 , 但又有一些小巧思 。



清代剑腿平头案(上)民间自制铁烛台(中)清代面条柜(下)
清代的平头案 , 乍一看轮廓很简单 , 细看发现桌腿都做成了剑鞘的模样;民间自制的一对铁烛台 , 花俏的底 , 细长的主干上套一个小铁球 , 点线面都有;清代的大漆面条柜 , 上窄下宽 , 远看有种包豪斯的味道……
在我看来 , 古道具的室内陈设不是试图把一样平凡之物 , 藉由摆设变成艺术品 , 而是把一件本就是艺术的平凡之物 , 藉由摆设让大家重新看到 。


马球成为当下流行的装饰品
这几年 , 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坑古道具 , 古道具店也渐渐涌现出来 , 尤其在福建、成都地区 。 像一些新潮的买手店、概念店也很喜欢用铜盘、木凳等古道具来做陈设背景 , 宋代的马球 , 类似现在的高尔夫 , 也变成这类空间流行的装饰品 。
这个圈子里 , 大家也经常相互交流、学习、激励 。 以前我是挺不愿意转手藏品的 , 但现在我觉得没有什么是舍不得的 , 只有不断地经历新的东西 , 才会有新的挑战、新的突破 。

现在空间的运营成本基本还是靠主业收入来补贴 , 确实也没太考虑盈利的事情 , 更多还是兴趣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