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刘禹锡的《乌衣巷》,短短四句写尽世事沧桑,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二 )


句中“斜”字,同上句中“花”字相对应,全是动词的用法,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脍炙人口|刘禹锡的《乌衣巷》,短短四句写尽世事沧桑,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文章插图

乌衣巷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繁华无比、车马马龙的喧嚣场景。而现在,诗人却用一缕斜阳,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乌衣巷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因为春秋时代吴国的乌衣营驻扎在此处,所以得名乌衣巷。在东晋时代乌衣巷曾是江东士族王导和谢安两大家族居住的地方。昔日的乌衣巷,高屋深室、雕梁画栋,显官士族比邻而居,冠盖车马络绎不绝。
南宋王象之编纂的地理志《舆地纪胜》记载:“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乌衣巷,此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

脍炙人口|刘禹锡的《乌衣巷》,短短四句写尽世事沧桑,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文章插图

东晋时代,居住在乌衣巷的世族豪门,数一数二的当属一王导为代表的王家和一谢安为代表的谢家。
王家和谢家这两大家族人才辈出,除过名噪一时的军事家之外,在文化界,王家就有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大书法家,其墨迹均为稀世珍宝。
谢家的名人与王家相比也是旗鼓相当、平分秋色的,我们熟知的才女谢道韫、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大诗人谢朓,都是赫赫有名的文化名流。

脍炙人口|刘禹锡的《乌衣巷》,短短四句写尽世事沧桑,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文章插图

当年晋代王谢两家的乌衣子弟,轻裘缓带,儒雅风流,确实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乌衣子弟也成为名士的代称。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以这样的文字描写杨过:“剑走轻灵,招断意连,绵绵不绝,当真是俊雅潇洒,翰逸神飞,大有晋人乌衣子弟裙屐风流之态。”王谢两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从金庸先生的这段话中也可见一斑。
然而,繁华易歇,盛宴易散。距王导谢安的时代五百多年之后,唐代的诗人刘禹锡来到乌衣巷口时,王、谢两家的显赫衣冠,风流雅韵早已荡然无存,可见的只有夕阳余晖下的野草和盛开的野花。

【 脍炙人口|刘禹锡的《乌衣巷》,短短四句写尽世事沧桑,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脍炙人口|刘禹锡的《乌衣巷》,短短四句写尽世事沧桑,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文章插图

当年,朱雀桥是秦淮河上最繁忙的一座交通要道,当日华盖云集、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边,如今长满了野草,盛开着野花,是何等的式微、冷落。
诗人渐行渐止,当他的足迹穿过朱雀桥,再往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缕斜阳映射在乌衣巷口的墙壁上。这些墙壁曾是昔日王谢两家显赫地位的象征,而如今这些历史风云人物也早已成为过去式,他们只是过去辉煌的象征。

脍炙人口|刘禹锡的《乌衣巷》,短短四句写尽世事沧桑,后两句更是脍炙人口
文章插图

刘禹锡《乌衣巷》·诗意图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对仗整饬,实属巧夺天工之作。诗人用朱雀桥边的野花与野草来点染乌衣巷的环境与时间,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地理概念的体验,又让人重拾起对一段历史的回忆。文学、历史与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正应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古话。
如果说第一句中的朱雀桥和第二句中的乌衣巷是环境的烘托与气氛的渲染的话,那么按照一般的思路写作的话,这两句之后,应该转入对乌衣巷的描写,亦或是抒发一番感慨了。
但诗人没有采用过于浅显的写法,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