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人防治瘟疫的奇思妙想,今人仍然有借鉴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人防治瘟疫的奇思妙想,今人仍然有借鉴
文章插图
自东汉张仲景名著《伤寒论》问世至明清时的温病学派,治疗瘟疫的专着有数百部。如明代沈之向的《解围元薮》为中国第一部治疗麻风病专著,明末陈司成的《霉疮秘录》为中国第一部诊治梅毒病专著,清代张璐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和叶天士的《温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王孟英的《温热经纬》、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戴天章的《广温疫论》、汪期莲的《瘟疫汇编》、余霖的《疫疹得》等对伤寒、疟疾、肺结核、天花、白喉、麻疹、麻风、痢疾、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症状和治疗均有论述,为传染病的辨证、治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人防治瘟疫的奇思妙想,今人仍然有借鉴
文章插图
“预防”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下经》,“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至于对瘟疫的预防,早在战国晚期的《黄帝内经》中已明确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金元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更明确提出:“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病之前。”可见,中国的古人、中国的传统医学非常重视未病先防,提出了许多预防瘟疫的有效措施: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人防治瘟疫的奇思妙想,今人仍然有借鉴
文章插图
(1)隔离措施:在秦代,已设有疠人坊,专收麻风病人,进行隔离。《汉书·平帝纪》记载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的隔离疫疠措施。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记载:汉桓帝延熹五年(162年),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当时就设有“庵卢”(野外传染病院),对疫病患者实行隔离。《晋书王彪之传》云:“永和末(公元356年)多疾疫,朝臣家有时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明代萧大享《夷俗记》说:“凡患痘疮,无论父母兄弟妻子,俱一切避匿不相见。”清代熊立品在《治疫全书》中提出瘟疫流行时节的“四不要”原则:“瘟疫盛行,递相传染之际……毋近病人床榻,染其秽污;毋凭死者尸棺,触其臭恶;毋食病家时菜;毋拾 死 人衣物。”通过隔离病人,可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人防治瘟疫的奇思妙想,今人仍然有借鉴
文章插图
(2)药物防疫:古代药物防疫的方法很多,有口服、佩 带、粉身及悬挂等。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治疗和预防传尸病(肺结核),可服用金牙散;还介绍“绛囊盛带之”以驱辟秽气。元代滑寿在《麻疹全书》中提出:在麻疹流行季节,可服用消毒保婴丹等预防。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列有“屠苏酒”方,“饮此酒以辟瘟疫邪气”;并介绍一种“断瘟疫法,令人不相传染,密以艾灸病人床角各一壮,勿令人知。秘法也。”《诸病源候论》也认为,对于温病可“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人防治瘟疫的奇思妙想,今人仍然有借鉴
文章插图
(3)熏蒸消毒:《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凡驱蛊,则令之”;“除毒盅,以嘉草攻之”;“除蠹物,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一幅“殷人薰火防疫图”,描述了殷商时代以火燎、烟薰方法来杀虫、防疫的情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天行瘟疫,取出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清代罗世瑶在《行军方便便方》一书中说:“将初病疫气人贴肉布衫,于蒸笼内蒸一炷香,久则全军不染”。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人防治瘟疫的奇思妙想,今人仍然有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