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承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涂涂改改好多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兰亭集序》宋代诗人苏轼在诗中写道:“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意思是说,我的酒喝得酣畅淋漓,豪气万丈,没有一丝一毫的胆怯,就算头发已经花白,那又能怎么样呢?可以看出苏轼非常有情怀,其个性亦独特非常。冯承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涂涂改改好多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文章插图
大文豪王羲之,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现在人工作的时候,写出的文章如果有错的话,都会把它给改正过来。学生写字时写错一个字,也用涂改液将它涂掉重新写。而他则不然,他的《兰亭集序》中许多处勾勾抹抹的地方,都没有去修改,而后人在模仿其书法的时候也没有去加以改正,那这是为什么呢?一.王羲之冯承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涂涂改改好多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文章插图
二.《兰亭集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作为天下第一书,最初的版本并不是那么的工工整整,上面有很多地方写错,之后只是随意,勾抹,涂改。不过想一想也是正常,对于一个喝醉酒的人来说,走路走一条直线都成问题,更何况是工整地写一篇书法呢?冯承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涂涂改改好多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文章插图
王羲之酒醒之后,他想要去修改其中错误,只是在写序之时,他是在酒醉灵感爆发下写出来的,当酒醒之后灵感也就消失,无论如何也无法再找到当时的感觉。也就打消修改的念头,这些错误便被一直留存下来。而序中最精彩的地方是,同字不同型,同一个字能够写出很多种不同的样子,就像文中有17个之字,但没有一个是用同一种手法写出来的。而奇怪的是,后人在临摹这篇序的时候,却并没有将里面的这些错误的地方修改过来,而是把这些地方也一起临摹出来。三.博物馆的藏品不是原版其实作者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情感会随着文章的书写会有变化。而序的模仿者将这些写错的地方都一并临摹下来,更多的是想要身临其境的领会当时王羲之的情感。然而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序,都是来源于另一个人,这个人不是王羲之,他只是王羲之的模仿者,这个人就是冯承素。冯承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涂涂改改好多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文章插图
他是唐代书法家,贞观(627-649)时任内府供奉搨书人,李世民在拿到真迹之后,大臣们都嚷着要看一下这序,只是原著在李世民的年代已经有280多年,非常的脆弱,于是李世民就让冯承素与临摹下来,此人将王羲之的序模仿得非常相像。被称为是与原作最为相近的版本。而这一版也被称为“神龙本”,因其中有唐中宗的神龙落款。据说王羲之的最初版本是被李世民带到昭陵,而以现在的考古技术还无法开启昭陵。尽管知道最初版本的所在之处,也只能等到考古技术更加成熟以后,才能有幸看到王羲之的亲笔。冯承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涂涂改改好多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文章插图
参考资料:《神遇之笔“兰亭集序”书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