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老北京的夏天|小暑

今日小暑
一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宇
三候鹰始鸷
|肖复兴:?老北京的夏天|小暑
本文图片

张石 绘
老北京的夏天
文|肖复兴
·1·
在北京 , 真正热起来 , 是芒种之后 。 芒种过后 , 夏至到了 。 在周礼时代 , 夏至曾经被定为是一个伟大的节日 。 白天祭地 , 夜晚焚香 , 祈求灾消年丰 , 这是农业时代人们心底普遍的愿景 。
对于老北京一般百姓而言 , 夏至这一天 , 更讲究的是民俗 , 民谚里说冬至的馄饨夏至的面 , 就是说这一天是要吃面条 。 夏至这一天的面 , 是要吃过水面的 , 就和头伏饺子一定是要吃素馅的一样 。 至于为什么 , 我不清楚 , 这就是长期以来民俗的力量 。 清乾隆年间的《帝京岁时记》一书中说:夏至“乃国之大典 , 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 , 即俗说过水面是也 。 乃都门之美品 。 向询及各省游历友人 , 咸以京师之冷淘面爽口适宜 , 天下无比” 。 极尽对夏至的过水面的溢美之词 。 不过 , 也说明好吃而适时 , 是民俗形成的因素之一 。
夏至这一天 , 对于老北京普通百姓 , 还有一种吃食 , 是马齿苋 , 旧日老北京人称之为长命菜 , 要到天坛城根去挖来 , 夏至这一天吃才有效 。 这一传统 , 依然和过水面一样 , 来自民俗与民间 , 一直延续很久 。 我母亲在世的时候 , 每年这时候是要去天坛城根去挖这种马齿苋的 。 其实 , 就是一种野菜 。
夏至这一天 , 如果不下雨 , 就是最好的时辰 。 传统民谚说:夏至到 , 鹿角解 , 蝉始鸣 , 半夏生 , 木槿荣 。 这谚语说得非常有意思 , 前两句说物 , 鹿和蝉 , 一个动物 , 一个昆虫 。 鹿角成熟了 , 可以割角了;夏天炎热了 , 蝉开始叫唤了 。 这是典型夏至的标志 , 一个有形 , 一个有声 , 梅花鹿和金蝉 , 可以作为夏至的形象代言 。
不过 , 我一直喜欢这个谚语的后两句 , 后两句说的是花 , 半夏和木槿都要开花了 , 这让夏至一下子和花木繁盛的春天有了对比和呼应 , 夏天并不仅是丰收的季节 , 也是花开的季节 。 如今 , 在北京城里 , 半夏很少能见到 , 但是 , 木槿却是公园和住宅小区里常见的 。 其实 , 夏至之后 , 盛开的不仅有木槿 , 合欢、紫薇、玉簪……也都会相继盛开 。
|肖复兴:?老北京的夏天|小暑
本文图片

张石 绘
张恨水喜欢北京的夏天 , 他曾经说:“花上这么两毛钱 , 买上两三把玉簪红白晚香玉 , 向书桌上的花瓶子一插 , 足香个两三天 。 ”但是 , 民谚里不说这些花 , 为什么只选择了半夏和木槿作为代表 , 是有讲究的 。 不说半夏的药用价值 , 单说木槿 , 木槿在夏天长得最为茂盛 , 如果不加剪理 , 不几天就会铺展展长高 , 有点儿夏天狂放的野性劲头 。 说木槿荣 , 一个“荣”字 , 用得极其好 , 真的是其他的花都赶不上它 。
当然 , 不仅局限于夏至这一天 , 整个夏天的天空 , 那时候 , 都是很美的 。 特别是七夕之夜 , 老北京人讲究乞巧 。 在我的小时候 , 乞巧 , 有两种玩法 , 一种是拔下家里的一根扫帚苗 , 把它劈开成薄薄的细细的针尖形状 , 然后把它放进院子里的鱼缸里 , 或者水盆里 , 在月光的照射下 , 和邻居孩子比 , 看谁的扫帚苗在水里的影子长 , 谁就赢了 , 因为谁就和天上的织女巧合对在一起了 。 一种是躲在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在由喜鹊搭的桥上相逢说话 , 谁能够听见 , 谁就有福气了 。 第一种 , 是女孩子的游戏 。 第二种 , 则男女孩子都可以玩 。 那时候 , 我住的大院后院里 , 有一个葡萄架 , 那一天晚上 , 我们一帮孩子都会挤进葡萄架下 , 听牛郎织女说话 , 但从来没有听到一次 , 觉得是大人骗我们的瞎话 。 大人们却说我们吵吵得太乱 , 得细声屏气才可以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