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永|山东基层“守宝人”:付出辛劳 收获欣喜( 二 )


长沟镇曾是大运河沿岸重镇,至今有水衙门、漕运衙门等遗址,区级以上文保单位达18处。
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长沟镇回林村的大王庙碑前来了几个不速之客。他们装作闲谈一样问村民:“这碑谁当家?卖不?”有细心的村民立刻警觉起来,迅速向村委反映情况。得到信儿的高爱国,火急火燎从家里跑到回林村,现场跟村民交代:“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抓紧报警。石碑都是国家文物,更是咱的宝贝,买卖是犯法的。”
几天后,回林村一位老党员半夜听到机器轰鸣声。他赶紧起床,拿着铁锨冲了出去,发现几个陌生人正操作吊车,用铁链、绳索、木棍打算偷走大王庙碑。老党员挡在吊车前,喊着:“这是国家文物,你们赶紧走,不然我报警了。”听到动静的村民也纷纷赶到。意图偷碑者见势头不妙,赶紧丢下石碑跑了。为不让小偷惦记,村里的老党员们自发把大王庙碑掩埋保护起来。直到2020年,任城区文物部门收集散落田间的碑刻,大王庙碑得到妥善保护,老党员和高爱国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回林村的大王庙碑没被偷走得感谢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很强。”高爱国说,基层文保力量薄弱,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避免文物被盗掘。
干了多年文化站站长,高爱国说起长沟镇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为给后代留下一部可查阅的资料,近些年,他利用大运河沿线文物点核查等工作契机,寒暑不辍地搜集整理镇上的历史资料。
2018年,《谈古论今话长沟》出版。随后,高爱国又进行了长沟镇“乡村记忆工程”系列丛书编著。一位老村干部握着他的手说:“爱国,你为留住长沟历史做了件大好事,你就是‘长沟镇的司马迁’。遇到困难找我,缺人、缺钱,咱一起想办法。”
留住海草房安放乡愁的老支书
每年有超10万名游客到威海市荣成市俚岛镇中我岛村参观。村里有5处休闲度假小区,4处生态花园,饭店、超市等沿街商铺超过60家。更吸引游客的,是中我岛村的97套海草房。
中我岛村,历史上曾是抗击倭寇的“前沿阵地”。1986年,史彩友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迄今已有35个年头。史彩友记得,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城镇化建设加速,周边有的村开始拆除旧村建设楼房。作为中我岛村的带头人,史彩友也在思考,该如何改善村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当时,中我岛村有海草房97套,共388间,有些房子历史超过400年。不止一个人给史彩友算账:中我岛村旧村拆除后,有96亩建设用地可供开发,加上村庄靠近海湾,气候和风景兼有,预计能带来3亿多元的经济收入。
史彩友不为所动。他脑子里想的是必须把海草房保留下来,让乡愁有个安放的地方。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长久地留住海草房,就得有集体收入做支撑,同时还要创造保护海草房的条件。史彩友先去做通村“两委”成员的思想工作,然后分头去说服村里的老人。经过一番波折与努力,中我岛村的“海草房保护行动”有了成果:村里筹措3700万元,建设住宅新区;村民们也渐渐想通了,从老的海草房搬出来。
“起初确实有老人不理解,说在老房住了一辈子,搬走不习惯。我们则跟村民讲明白,老的海草房不是拆除,而是统一组织修缮和维护,这样才能长久保存。”史彩友说,1990年时,村里约有八成海草房已破败不堪,有的墙体面临坍塌危险。为此,村里成立专业维护队伍,聘请4位懂得海草房苫盖技艺的老人作技术顾问。所有海草房按照传统工艺,坚持修旧如旧。
这几年,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我岛村进一步解放思想,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海草房古村落文旅景观带。同时,挖掘村内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资源,建设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