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赏读贺知章的荷花: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86岁的贺知章不只写了回乡偶书二首,他还写了一首荷花,大气乐观

86岁的贺知章,在皇帝的恩准下,回到故乡以道士身份养老,唐玄宗特别划出镜湖的一片区域给他。那是他的故乡。或者他从前没有这个特权,又或者他清廉,但是皇恩浩荡,这个他梦想的故乡之地,现在属于他,并迎接他的归来。
他此时已经多病恍惚,但是仍旧写下《回乡偶书二首》

武惠妃|赏读贺知章的荷花: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文章插图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这首非常有名。将一个游子多年以后回乡那种喜悦和沧桑表达得朴实真挚。
从小离开家乡,的确是老了而且是大老了才回来呀,只有口音没有变,但是满头白发。的确这不是假的,贺知章86岁了,在唐朝简直神仙级别的老爷爷。
那小孩子看到了都很奇怪,老爷爷,你是从哪里来?他一句话两句话解释得清楚吗?
对于故乡,他是熟悉的,那是童年少年青年的痕迹,风里湖水和泥土都有熟悉的芬芳,但是故乡的人看他却是陌生的。
这个笑,是孩子天真的笑,却是贺知章无言的一生的沧桑。当然他也笑。因为。终于回来了。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我离开家乡,岁月的确是多,有人以年算,十年,二十年,但是贺知章离开家乡顶多十几岁来岁,屈指就是一个甲子。
何止人事半消磨,只怕是大半消磨。
但是好在门前镜湖之水,仍旧是我从前离开的样子,在春风里依然波光闪闪。
以永恒之故土对将谢之人生,贺知章没有伤感,只有感恩。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福气而不是必然。
不是所有的唐朝的官员都可以生前回到故乡。退休是要被恩准的,很多官员都死在任上,死后有条件的才会叶落归根故乡安葬,在岁月的长河里,他看到太多的沧桑,他是怀着感恩的心,毋庸置疑。
但是这两首诗外,还有一首荷花,也是作在此时。

武惠妃|赏读贺知章的荷花: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文章插图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相和歌辞·采莲曲》
那故乡的会稽山,早上云雾散尽,露出了巍峨的样子。
那镜湖之水,没有风也波光粼粼。
不要说春天过去了,没有什么花开,我要去镜湖深处,去临着流水釆荷花。
从这些诗的创作来看,这是86的贺知章春天回到故乡不久的作品,而且他还看到了夏天的荷花。
但是他是带着病体回乡的,是否真的上船去中流看了荷花呢?因为贺知章笃信道教,我相信他说的不是谎话,而且你看他前两首诗有着老人的节制和乐观。
只不过让人悲伤的是,就在这年,他去世了。或者他就是梦想着要回到故乡,才支撑了他以86岁高龄从京城颠沛回乡吧。
知道了这个背景,你是不是觉得这首荷花,特别大气,有着精神上的无限回归呢。
这三首都是贺知章86岁的作品,如此的乐观,有着神仙和浪漫气质。这哪里像一个即将谢世的老人的手笔,又或者,这就是,一种清脱之气浩然长存,让人无限品味。
?
武惠妃|赏读贺知章的荷花: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文章插图
贺知章存世的诗篇并不多,全唐诗只有十九首。为什么会这么少,一方面,是他的大半生主要从事和宫廷相关的工作,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无法表述太多,二是,他晚年和李白互有交集,而他的才华得以以不多的诗作流传。他成就了李白,李白也成就了他的诗名,虽然我想他并不在意。但正是这不多的诗,让人们能够触摸到一个高官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