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北宋末 , 龙泉大窑区片瓷业已经非常成熟 , 上升为中心区 , 而金村一带则失去主流地位 , 逐渐边缘化 。 原因是多方面的 , 笔者认为 ,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窑区片的制瓷材料优于金村 , 大窑能做出金村做不出来的好瓷 。 我们不妨来看看当时大窑区片山连窑生产的各式香炉 。
与五代北宋早期金村窑淡青釉产品相比 , 北宋山连窑烧制的青瓷香炉 , 釉层明显增厚 , 但与南宋中后期相比尚显单薄 。 此时的窑工已能成熟运用石灰碱釉 , 但大部分为单次上釉 , 没有象南宋中后期多次上釉肥厚滋润的质感 , 釉面感光 , 通透明亮 , 颇有晶莹剔透的效果 。
胎土淘洗水平明显提高 , 胎质较细腻 , 以香灰胎为主 , 大部分胎骨坚硬偏厚重 。 工艺较一致 , 炉子底部均削平 , 不上釉水 , 由泥圈垫烧 , 正烧者露胎处呈色朱红 , 过烧者发灰色 , 欠烧者则呈淡红色 。
炉形制丰富多样 , 质朴典雅 , 尺寸小巧 , 大者口径12厘米左右 , 小者5~8厘米 , 立耳、兽足等装饰普遍 , 足多外撇 , 具体有八卦炉、鼎式炉、环耳炉等种类 。
以下介绍几例:
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本文图片

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本文图片

1)、八卦纹炉 小盘口 , 圆唇 , 口沿置方形立耳 , 筒形腹凸印八卦纹 , 下承三猴面蹄形足 。 这类八卦纹小炉数量最多 , 类似传世器仍能见到不少 。 至于八卦纹 , 一直流行于龙泉窑炉类制品 , 而此时对八卦纹的运用可能是最早的 , 这可能和当时道教的流行有关 , 为宗教渗透到审美理念之见证 。
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本文图片

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本文图片

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本文图片

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本文图片

2)、环耳炉 环耳炉有多种式样 , 大同小异 , 基本造型为唇口 , 敛颈 , 鼓腹 , 下承三兽蹄足 , 颈部两侧贴饰环耳一对 。 有的口部斜敞 , 口唇较宽厚 , 有的口部稍内敛 。 这类环耳炉目前为止 , 未见其他窑遗址出现 , 且龙泉窑各式炉中除鼓钉炉通常贴有双环(辅首)外 , 很少见有环耳装饰 , 但鼓钉炉的双环一般细而浅 , 风格与此殊异 。 较为接近的代表性一例是遂宁金鱼存窖藏出土的“青釉鼎式炉” , 其贴饰的捏制环耳或有一脉相承之处 。
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本文图片

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本文图片

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本文图片

龙泉窑|北宋末龙泉窑香炉考
本文图片

3)、葱管高足鼎式炉 直口圆唇 , 口沿置两立耳 , 上腹直 , 下腹弧收 , 下置三个直立的葱管高足 。 从收集到的标本来看 , 本品类型的鼎式炉在当时烧造较多 。 笔者曾将这类鼎式炉残片进行过整理 , 其胎釉特征、装烧工艺基本一致 , 当然也有一些个体差异:釉色多样 , 釉面质感不一 , 尺寸有大小 , 口沿、立耳及底部的处理稍有粗细之分 , 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