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暑的养生需注意

二十四节气养生都很有讲究,据说每个节气养生是最好的,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大暑、小暑的养生宜忌 。看看你有那几个违反了呢?
大小暑的养生需注意
【大小暑的养生需注意】小暑气象特点与养生
7月7日左右为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 。太阳黄经为105度 。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
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正是台风来临之际 。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注意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 。”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
多食生冷寒凉,会损伤脾胃阳气,以致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 。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 。
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 。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会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 。
节气养生:立秋与养生
8月7日是廿四节气的“立秋” 。它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每年8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开始 。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从季节意义上来说,立秋也就是说这一天起秋天开始了 。
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我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今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我们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祖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
副标题#e#立秋的养生
中医认为立秋的养生要诀是,护阳养心防暑湿 。夏日和长夏时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天气火热而生机旺盛,即人体新陈代谢处于最旺盛之时 。
现代生活常见的是用空调冷饮来消暑,而过分依赖空调冷饮则会伤害体内的阳气 。中医常说“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时仍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具体来说要注意摄入适当的补养之物,同时可多进搭配适当的汤水和粥品,这不但能清凉解暑、生津止渴,还能补养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