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么 不同地方的习俗及吃法( 五 )


冬至吃饺子,好处多多
1、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 。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
2、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
3、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
4、合于中国人的肠胃于饮食习惯 。符合“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和于术数”的养生之道 。
饺子馅多种多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喜好 。不过在冬至这天吃的饺子,大多数人会选择羊肉馅的 。理由是羊肉性温热,冬至吃可起到温阳作用,帮助机体驱寒,还有温养脏腑的作用 。的确,在大冬天应适当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如韭菜、大葱、牛羊肉等动物类食物,有助于温阳保暖,利于养生 。不过,若本身就有“上火”的情况,则不宜过度食用温热食物 。
冬至吃馄饨
古书载,远古之人,以天地未分,阴阳未判为混沌,而冬至日,阳气始萌,阴气渐消,故食馄饨以相贺时序之变,阳春之始 。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北半球的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夜间一天比一天短 。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重新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 。
把冬至作为节日,源自汉代,据《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还有史书记载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
馄饨是中华民族很早就食用的一种食品,早在西汉时期已经问世,南北朝时期已十分普遍 。唐、宋、元、明、清历朝有关饮食的书籍上都有记载 。民国时期,街头、庙会,更多出现挑担、摆摊、吆喝之声 。新中国成立后,馄饨更成为北京特色风味小吃 。
馄饨的叫法各地不一,广东称之为“云吞”,四川称“抄手”,北方叫“馄饨” 。虽京城历来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但在北方其他地区及南方大部,冬至吃馄饨也是风气之一 。京城于兹也多有浸染 。冬至祭祖食馄饨之风俗源自盘古开天地之说,据记载:“混沌是天地未出现时的景象,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混沌中开天辟地 。后来人依据混沌的神话,天形如卵,地如卵黄,完全为天所包围之说,造出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像,故于冬至日食之 。”馄饨二字,原为三点水旁,后因用作食物之名,祭祀祖先,就改成食字旁了 。
关于京城人食馄饨之事,还有一段传说 。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有一本《饮渌轩随笔》中记载:“京师前门有隙地,方丈许,俗称为‘耳朵洞’者 。雍正间,忽来一美丈夫,服皂衣,不知何许人,于隙地筑楼,市馄饨,味鲜美 。虽溽暑,经宿不败,食者麇至,得金钱无算 。”说的是在这座小楼做馄饨买卖,在闷热潮湿的夏季,馄饨过一夜都不坏,因此,生意兴隆,赚钱无数 。耳朵洞,就是后来的大栅栏煤市街西边的“耳朵眼胡同” 。
还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在古代称“亚岁”,并有“冬至如年”的说法 。在送旧迎新之日食用馄饨 。
按中医的说法,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就是说人也是一样,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 。《易经》中也有“冬至阳生”的说法 。说的也是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