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现在年轻人以进工厂为耻 。 ”早前 , 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如此感慨 , 结合当下大学生毕业后宁可送外卖不愿进工厂的现象 , 可以预见 , 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 , 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就难以得到实质性推进 。
回顾95后、00后这一代人的成长路径中 , 身边总免不了来自父辈的叮嘱 , “好好读书 , 争取考个好大学 , 不然就只能去工厂打工了......”无形之中 , 诸如此类话语萦绕于心 , 最终形成了“进工厂是那些学习不好的人的无奈选择”的认知 。
甚至于 ,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 , 也不愿意去工厂当蓝领 。 《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今年曾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 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 。 问卷结果显示 , 超过六成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不愿选择当“蓝领” , 主要原因有一线生活枯燥、前景不看好、环境差、工资低等 。
可实际上 , 现在从事于我国科技领域的许多大国工匠 , 都是从职业院校培养起来的 。 比如 , 我国航天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 , 毕业于第七机械工业部211技术学校 , 在他40年职业生涯中 , 焊接了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 在他看来 , 许多工作习惯的培养 , 就开始于他在技校时的下厂实践 。 可以说 , 职业院校照样能培养“大国工匠”型的高端技能人才 , 问题在于强化职业教育重要性 , 让职校学生看到“工人”的价值——技能人才也能拥有“体面” 。
就拿被称为“众厂之厂”的德国制造业为例 , 支撑其强大产业的基石之一是:二元制教育 。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早前的统计 , 将近80%的德国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 , 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 。 在这种二元制教育下 , 德国制造业产生了大量的高技术产业工人 , 为高质量制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
反观国内 , 高级技术产业工人缺口达千万 , 每年几百万的职校生都填补不露这一缺口 。 而如今 ,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 , 我国传统制造业正在迎来重大的变革 , 借助于像华为云这些科技企业的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 , 打造了一个个智慧工厂 , 实现制造产线智能化、自动化生产 。
正因此 , 我们期待职业院校顺应时代变化 , 培养更多懂知识又懂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 而如今 , 那些被嫌弃的“车间”早已焕然一新 , 不再是高度重复、服从于机器的高度标准化的流水线式工作 , 相信新一代工厂成为95后、00后的就业新选择 。
-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诸城市博物馆线上展览——镂空玉杯
- 品读|线下读书会!周六约你一起品读普通人的“浮世绘”,你我他的“人世间”?
- 博物馆|之江轩丨人间好物,“藏起来”不如“拿出来”
-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主题美术作品展”亮相武汉
- |莫言在线打假!“真不是我写的……”
- |洛阳一老农手艺精湛,带领全村百姓共同“造假”,年产值达1.6亿
- |全城征集……
- 杭州|艺术“典”亮生活,穿越千年的周末文化大戏即将上演
- |福大学子探访龙岩上杭,让“十番音乐”重响
- 教师|教师就业迎来“坏消息”,学校招聘条件不断提升,师范生压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