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陈述怎么写( 三 )


与上述两种陈述不同,承认性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明确地承认对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或请求的陈述 。例如上例中被告作出其曾向原告借款并至今未还的陈述,即为承认性陈述 。承认性陈述一般对陈述者来说是不利的,是当事人陈述的一种特殊形式 。
2.根据当事人陈述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书面陈述与口头陈述 。所谓书面陈述,是指当事人运用文字或书面的形式,将有关案件事实的情况加以表达出来 。典型的如起诉状、答辩书等 。原告在诉状中必须指明他提出要求所根据的情况和能够证实这些情况的证据,因此,在诉状中必然包含着作为证明手段的当事人书面形式的陈述 。被告在答辩书中,可以承认原告指出的全部事实或部分事实,也可以否认这些事实而提出另一些事实 。在这里,被告的“承认”、“否认”、“提出”,皆为书面陈述 。
案件陈述就是当事人陈述,是诉讼当事人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 。在广义上,当事人陈述还包括当事人关于诉讼请求的陈述,关于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的陈述,关于案件性质和法律问题的陈述 。
5.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最后陈述怎么写 最后陈述权是刑事被告人在庭审中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 。
其理论基础主要在于立法对刑事被告人弱势地位的特别关注以及对言词原则的体现 。最后陈述程序的设置,有助于法官更好地发现案件真实,同时还凸显了对被告人人格的尊重,又可以对旁听民众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 。
在性质上最后陈述权主要是辩护权,此外还体现为一种情感宣泄权 。最后陈述权-理论基础 被告最后陈述权 在刑事审判的过程中,诉讼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控方与辩方在力量对比上的相对均衡,在中国刑事诉讼机制转型的今天尤应如此 。
因为,力量相对平衡是形成对抗的前提所在 。不过,为大家所达成共识的是,代表国家参与诉讼的检察官和被告人一方在参与诉讼的能力上存在着先天的严重不平等 。
有人就曾形象地将刑事诉讼描述成是检察官代表强大的国家向弱小的被告人发动的一场战争 。控方掌握着国家强制力,可以实施各种强制措施,而被告人似乎仅是被强制的对象 。
因此,各国不得不在立法上纷纷采取方略以平衡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略便是赋予被告人一系列特殊的程序保障或特权,以使其在参与能力和诉讼地位方面逐步接近或赶上他的检察官“对手”,使控辩双方能够形成对抗之势 。被告人被赋予的特权可以分为两类——实体上的权利和程序上的权利,前者譬如对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原则的规定,后者譬如一些国家对被告人沉默权的规定 。
可以认为,被告人在庭审中被赋予最后陈述权也是这种特权在程序上的一个体现 。这一点在与民事诉讼的对比中也可得到验证:民事诉讼中两造的天生平等注定了民事被告人不能享有特殊的最后陈述权 。
另外,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的行使必须以当庭口头陈述为唯一的形式,任何书面等其他形式都不能替代口头陈述 。因此,最后陈述权又被认为是言词原则的当然体现 。
所谓言词原则,是指法庭审理案件必须以言词陈述的方式即口语形式进行 。公开的直接言词审理取代秘密的间接的书面审理,是诉讼制度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大发展 。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者外,凡是未经当庭以言词方式调查的证据材料,不得作为裁判的依据 。因此,书面辩护词等任何书面材料的提交不能成为剥夺或限制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的理由 。
可见,作为现代审判原则之一的言词原则也是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的一个理论基础 。最后陈述权-功能 法庭审判的最后陈述权 其一,作为法庭审理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有助于法官发现案件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