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崖居的遗址的资料简介 北京古崖居之谜

【古崖居的遗址的资料简介 北京古崖居之谜】 古崖居遗址是北京地区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代洞窟聚落遗址 , 位于延庆县西张山营西北的一条峡谷中 , 共有洞穴117个 , 开凿于崖壁的沙砾花岗岩石上 , 为唐、五代时期“奚人去诸部”所凿 。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古崖居简介

位于延庆县西部约20公里处的张山营镇东门营村北的峡谷中 。

这里是古代人在陡峭的山崖上凿建的居所 。在峡谷中一条不到10米宽的山沟两侧 , 距离谷底近10万平方米的陡峭花岗岩石壁上 , 遍布着人工凿刻的大小不同的石室 。古崖居依其开凿的石室位置所形成的自然村落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区域 。前沟南、北、东三坡凿有91处石室;后沟东坡一处凿有26处石室;共计117处石室 。这些石室的洞口毗邻 , 位置错落有序 , 石室一般高1.8米 , 呈长方形或正方形 , 其中以一明两暗的三套间居多 。全部石室分布成楼层状 , 层与层之间有石蹬、石梯和栈桥相连 。

古崖居留有许多的人类生存痕迹 , 如门、窗、壁橱、灯台、石炕、、排烟道、石灶和马槽 。有炕的的石室是居室 , 炕宽可容二人;有马槽的为马厩 , 一般可容四五匹马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当地人称其为"官堂子"的大洞穴 , 它建造得相当精巧 , 而且位于最高处 。在宽敞的大殿内 , 四根雕凿细致的石柱撑起洞顶 , 中间一张宽大的石床 , 内有石桌石凳 , 估计为首领的住所 。

古崖居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 , 对于它的开凿年代、用途及历史背景 , 研究者们有的认为它是古时屯兵之所 , 也有的判断其为江湖上绿林好汉的藏身之地 , 迄今尚无最终定论 。游客不妨亲临实地 , 所见所得 , 自己做一番判断 。

“中华第一迷宫”

延庆古崖居 , 是华北地区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 , 被称之为“中华第一迷宫” , 是由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山崖上凿建的居室 , 共有117个洞穴 。它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古人洞窟聚落遗址 。其开凿年代和用途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 。一九九○年被北京市文物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对于研究北方民族文化 。历史、习俗提供了依据 , 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 , 求识欲强的青年和乐于寻古探奇的游人 。为了加强对这一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 建立古崖居古人类遗址保护区 , 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峡谷三面直立的陡峭的岩壁上 , 布满了人工刻凿的大石室 , 或长方形 , 或方形 , 大的廿多平方米 , 小的仅3—4平方米;或单间 , 或2—3室相通;或套间平行 , 或上下两层;并有典型的“三居室” 。其中 , 有一石穴上下两层 , 并配有耳房 , 廊柱历历 , 可能是穴居的主人集会或祭祀之地 , 弘敞雄伟 , 山民俗称“官堂子” 。全部洞穴内 , 门、窗、炕、灶、马槽、壁厨、烟道等一应俱全 , 且圆则圆 , 方则方 , 均中美学规矩 。

古崖居的布局

崖居依其开凿的石室位置所形成的自然村落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区域 。前沟南、北、东三坡凿有91处石室;后沟东坡一处凿有26处石室;共计117处石室 。这些石室的洞口毗邻 , 位置错落有序 , 石室一般高1.8米 , 呈长方形或正方形 , 其中以一明两暗的三套间居多 。全部石室分布成楼层状 , 层与层之间有石蹬、石梯和栈桥相连 。走进古崖居 , 可以看到 , 古崖居留有许多的人类生存痕迹 , 如门、窗、壁橱、灯台、石炕、、排烟道、石灶和马槽 。有炕的的石室是居室 , 炕宽可容二人;有马槽的为马厩 , 一般可容四五匹马 。这些洞穴或呈长方形 , 或呈正方形 , 还有的为圆形;有单间、套间及三套间;有的上下相通 , 有的左右相连;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 , 小的仅为3—4平方米 , 洞穴内的高度一般为1.5—1.8米 , 深为1—6米不等 。各个洞穴内分别凿有石门、石窗、石炕、石灶、马槽、壁厨、气孔、排烟道、廊柱等 , 一应俱全 , 且布局十分合理 。其中 , 有一处开凿相对豪华的居穴被成为“官堂子” , 它建造得相当精巧 , 而且位于最高处 。在宽敞的大殿内 , 四根雕凿细致的石柱撑起洞顶 , 中间一张宽大的石床 , 内有石桌石凳 , 不用说 , 这是头领的住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