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储存100年美食的军粮 古代军粮食谱

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 ,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 。维系士兵健康的军粮,不但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军粮受到了各朝各代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变迁,军粮也发生了变化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进步 。
【古代储存100年美食的军粮 古代军粮食谱】从先秦到唐初,粟米始终占据“王牌军粮”的宝座长达千年 。之所以选择粟米,与其深厚的历史背景有关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早在6000年前,粟米就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 。古人就地取材,节省大量运输成本 。
粟米耐旱耐贫 , 产量稳定,是当时唯一呈现盈余状态的谷类作物 。秦汉时,大米种植尚未普及 , 1斤大米能换2.5斤粟米,其经济性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战国时期 , 魏国李悝实行“什一法”(缴纳亩产量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五口之家耕种百亩农田,每年可产粟米95石,余有45石 。折合成现代计量单位 , 亩产约79.41 斤,已达到建国时的60%,可以说粟米在当时的粮食结构是绝对的顶梁柱 。

古代储存100年美食的军粮 古代军粮食谱

文章插图
粟米_图
此外,粟米具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 。粟米的保质期长达9年,而大米的保质期只有5年,可见粟米天生就是当军粮的料 。实际是贮藏起来的粟米保存期更长 。隋朝亡国20后,长安府库中的积粟仍然可以食用 。
粟米在军营中是人马共食的 。汉朝,为了保证战马充沛的体力 , 给战马添加的精饲料就是粟米 。根据《盐铁论》的记载:“一马伏枥,当中家六口之食,亡丁男一人 。”1 匹战马就要吃掉至少6 人的口粮 , 而汉武帝时期,全国拥有40万匹马,可见当时存在巨大的粮食消耗量 。
现代科学试验表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 , 每日所摄取的热量不应低于40千卡/公斤体重,才能维持体力消耗所需的能量 。而粟米的热量为每100克362.44千卡(1,515千焦) 。由上述数据,经过简单计算可知:一个体重65公斤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成年人,只补充粟米的情况下 , 他至少需要700克以上的主粮配给 。
古代储存100年美食的军粮 古代军粮食谱

文章插图
秦朝军队_图
根据《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的认定,秦汉时一斗禾重1350克 。先来看看秦朝的粮食配供 。当时秦国规定,按岗位的主次发放军粮 。一位从事高强度岗位的士兵 , 早饭得到半斗小米,晚饭得到三分之一斗小米 , 合计1125克粟米 。而站岗等次要岗位,早晚各三分之一斗小米 , 合计900克粟米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秦朝的士兵基本能够吃饱肚子 。
在军队里 , 普通实行一日两餐 。在宋朝以前,军营的伙夫以煮小米粥为主 。将粟米和切碎的野菜、豆类 , 甚至肉类混在一起,放入陶锅中一通乱煮 。由于陶器保水性差,士兵们实际上吃到的是一碗稠菜粥 。
古代储存100年美食的军粮 古代军粮食谱

文章插图
秦汉时期的石画像 烤肉_图
随着小麦种植地区在北方地区的推广,唐中期开始,小麦在粮食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直到明末,小麦产量占据北方谷物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有趣的是影响小麦普及的原因,并不是小麦本身,而是食用方式 。汉代,古人用不脱壳的小麦煮熟,制作成“麦饭”,不仅难以食用,而且不易消化 。
受到游牧民族影响 , 北方地区的百姓将小麦由“粒食”改为“粉食” 。这一习惯的改变,推动了小麦的普及和推广,军粮也有了新的变化 。唐朝为了与回纥、突厥等骑兵抗衡,建立起一支与游牧民族饮食起居类似的骑兵部队 。为了减少后勤供应的压力,骑兵携带烧饼和大饼作为干粮 , 辅以渔猎畜奶,以此保持机动性和战斗力 。而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军营里出现了饽杔(即面片汤)、炊饼(即馒头)等新款军粮 。到了明朝,穿孔烧饼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方便士兵携带食用 , 受到了军队的欢迎 。
古代储存100年美食的军粮 古代军粮食谱

文章插图
古代的农耕图_图
至隋唐时期,南方的生产力持续发展 。南方地区稻米一年两熟,或者稻麦轮作复种,使得稻米产量迅速增加 , 通过南稻北运,大米和小麦逐渐成为军粮的标配 。在明朝 , 伙夫们将熟米饭晒干,制作成“干饭” 。饭点一到,士兵们取些干饭,用热水一泡 , 就能食用 。这种方便米饭,早在汉代就出现了,当时称之为“糗糒(qiǔ bèi)” 。
士兵吃饭,光靠粮食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副食的补充 。盐在军队后勤供给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资 。古人将盐和副食结合起来,形成以大酱和腌菜为主的军队副食结构 。大酱在中国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米酱混搭,成为军粮供应的主要形式 。秦朝规定士兵1斗米配半升酱,而驻守边塞的汉军2石粮食配酱2斗 。到了唐朝,唐军士兵一天领小米2升,盐半合 。可见,酱一直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主要调味品 。
古代储存100年美食的军粮 古代军粮食谱

文章插图
宋朝军队_图
到了宋朝,军队的副食供应变得丰富了 。宋军征战时,由地方组织供应干粮和麻饼 , 将茶,酒,柴和水等杂项,以钱币方式发放给士兵 。出战时,宋军背负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行军作战 。明朝的副食同样很有特点 。伙夫用三升豆豉掺和五升盐 , 捣烂成泥,做成饼状,曝晒成干 。士兵食用时,剥下一块枣核大?。阋月愕魑缎枨?。而最奇葩的军队副食莫过于“醋布”了 。顾名思义,将布在醋和盐水中反复浸泡,然后晒干制成“醋布”了 。在吃饭时,士兵剪下一块布 , 合着军粮一起煮,不一会儿就能吃到有滋有味的饭食了 。
在军粮供应中,肉食绝对属于奢侈品 。游牧民族杀一头牛 , 将上百公斤牛肉风干一个月,牛肉脱水后重量明显减轻 , 风干后的牛肉重约一二十斤的肉干,人们把这些牛肉放进一个牛膀胱里 , 随身携带,配以畜奶 , 食用方便 , 营养丰富,热量充足 。凭借这一优势 , 蒙古族骑兵无需后勤供应,他们建立了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相传南宋名将宗泽得胜而还,百姓争相用盐腌的猪腿犒劳军队 。宗泽将“腌腿”进献给朝廷,宋高宗赵构见其肉色鲜红如火 , 赞不绝口,御名“火腿” 。这种肉类配制在中原军队供给中少之又少,最终,吃牛肉的蒙古骑兵打败了吃小米的南宋军队 。
古代储存100年美食的军粮 古代军粮食谱

文章插图
忽必烈灭宋之战_图
军粮供应如此单调,会对士兵们造成什么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 。由于长期得不到稳定的肉蛋奶等动物类食物供应 , 士兵们体内普遍缺乏维生素A , 影响眼睛的夜视能力 , 造成“夜盲症” 。因此,在很多战役中,为数不多的精兵,夜袭人多势众的敌营,往往得胜而还 。将领正是抓住了对方患有夜盲症这一弱点,攻其不备 , 建功立业 。由此可见,肉食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
军粮数量的多少,关系到士兵个人体质的高低 。军粮质量的高低 , 体现了军队战斗力的强弱 。军粮品种的增减,展示了国家实力的兴盛 。士兵们不但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 还要忍受单调的伙食折磨,着实不易 。他们来自于劳动人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值得我们向古代士兵们致敬 。
文:计白当黑
参考文献:《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历史百科》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