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罐|普普通通的茶叶罐,又不是贵金属,凭什么敢要价近2000元?( 二 )


文章插图
茶叶保鲜一说,要诀没别的,关键词就一个——趁早喝。
包括绿茶、红茶、岩茶等,皆不例外。
喝岩茶,不建议久存,要讲究在适饮阶段趁早喝茶,落肚为安。
要不然,即便是放在锡罐内存放,在过去两三年甚至更久时间后,再去喝茶,茶味必然不如新茶刚褪火时那般动人。
说得再直白些,等到那时,岩茶没有返青变味已经是万幸。
保鲜一说,太乌托邦了。
另外,将锡罐宣传成古代高端茶品的顶配包装,完全属于文字游戏,在偷换概念。
古人还没有见识过真空包装法,也没有现代化的自动包茶密封机。
茶叶罐|普普通通的茶叶罐,又不是贵金属,凭什么敢要价近2000元?
文章插图
当时的上流阶层们,能够选用到相对高端一些的茶叶包装,无非是陶瓷罐、金属罐等。
然而,陶瓷易碎,金属耐摔。
相比下,在古人眼里,锡罐确实能称上高端存茶利器。
但今时不同往日,再按古代的存茶条件去神化锡罐,太过玄乎了。
最后,“锡性寒”与岩茶要褪火之间是平行线,没有交集。
但凡是放置在阴凉、干燥、避光、密封、清洁的环境下,武夷岩茶在焙火过程中吸附到的火气,都会逐渐减少,风味日愈温和。
要想让岩茶顺利褪火,关键要看存放时间。
而跟岩茶是装进锡罐、装进木箱、装进纸箱等,没有必然关联!
茶叶罐|普普通通的茶叶罐,又不是贵金属,凭什么敢要价近2000元?
文章插图
《4》
锡罐存茶的密封性,不如纸箱好。
没有内袋,直接将岩茶裸放在锡罐内,属于高危存茶操作。
按这样存茶,反而容易跑气变味。
问题出在,茶叶罐这类容器的罐口密封难度上。
陶瓷罐与金属罐,它们的罐壁都是光溜溜的,罐口要“加盖”,才能密封。
因陶瓷、紫砂、粗陶罐等,它们的材质属于易碎品,没有弹性。
然后,在罐口设计上,思路往往是用软垫、橡胶垫等,通过增加摩擦性,将罐内密封。
但缺陷在于,在反复多次打开后,容易因为橡胶圈弹性下降,导致罐口难密封。
比起陶瓷罐,金属罐的罐口密封设计,相对要省心。
茶叶罐|普普通通的茶叶罐,又不是贵金属,凭什么敢要价近2000元?
文章插图
利用金属弹性,就能卡紧盖子。
且现在茶叶包装设计上,为了加上一道保险,还会用到双层盖子密封。
不过,从存茶所需看,金属罐装的茶,不适合长期储存。
一者是,当你反复打开罐子取茶时,密封性会下降;
二者是,大部分锡罐、马口铁罐等,容量有限,达不到团队陈化所需;
三者是,即便将这些金属罐的容量加大,存茶风险仍旧存在。在多次取茶后,罐底的茶容易因为与空气频繁接触,从而跑气。
之前在武夷山时,还听一位茶掌柜在给客人介绍。
“如果你想带几罐茶回去当伴手礼,我推荐你买二两半罐装的,那种一斤装的大罐子,喝到最底下的茶容易跑味。”
所以,将锡罐这类本身金属材质偏软的茶叶罐,当成经久耐用品来存茶,根本不现实!
茶叶罐|普普通通的茶叶罐,又不是贵金属,凭什么敢要价近2000元?
文章插图
茶叶罐|普普通通的茶叶罐,又不是贵金属,凭什么敢要价近2000元?
文章插图
《5》
天价岩茶,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现在,突然间又冒出来的这个天价茶叶罐,实在是开历史倒车。
就好比当年大清朝覆灭时,还有人舍不得头顶上的辫子,改不了见人就要下跪的奴性!
一个锡罐,当定位在工艺品、艺术品时。
那大可将它当成“花瓶”,原谅它的实用性不高。
而要是,将“最佳茶叶罐”这样的光环,安在它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