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相约诗文间

|与夏相约诗文间
本文图片

人皆苦炎热 , 我爱夏季长 。 ——唐·李昂《夏日联句》
炎炎酷暑 , 我喜欢宅家读书喝茶 , 怡情养性 , 心静自然凉 。
清人张潮《幽梦影》说:“读史宜夏 , 其时久也 。 ”或许史书厚重 , 正好与夏日之长相契 , 故有此说 。 其实 , 夏日读书 , 大可率性而为 , 只要喜欢的书 , 来者不拒 。
随手翻翻唐诗宋词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令人耳目清凉 。 读一读《文化苦旅》 , 文中的书卷气文化味扑面而来 。 抽出《菜根谭》 , 看一看古人的智慧;翻一翻《东京梦华录》 , 品一品古代的风土人情;卢梭的《瓦尔登湖》 , 字字恬静 , 诵读之下 , 清凉沁脾 。
还有《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描写:“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 , 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 武松见了 , 叫声‘阿呀’ , 从青石上翻将下来 , 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 , 闪在青石边 。 那大虫又饿 , 又渴 , 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 , 和身望上一扑 , 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惊得一身冷汗 。
读一卷诗书 , 夏日也便清凉 。
特别喜欢明代陈继儒的《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桐树花香月半明 , 棹歌归去蟪蛄鸣 。
曲曲柳湾茅屋矮 , 挂鱼罾 。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 。
灯火纸窗修竹里 , 读书声 。
初夏之夜 , 月色溶溶 , 桐花飘香 。 一叶扁舟 , 驶过柳湾挂着渔网的茅屋 , 夜色静谧 , 棹歌声里草虫鸣 。 荷塘板桥边的竹林中透出一豆灯火 , 传来吟哦诗书声 , 这儿正是词人的茅舍 。 这淡雅的意境 。 多美呀 。
|与夏相约诗文间
本文图片

夏日炎炎 , 最喜回到乡下的小院 。
小院篱笆上爬满青碧的藤蔓 , 开满了黄的丝瓜花 , 白的葫芦花 , 红红紫紫的豆角花 。 花儿清香弥漫 , 蝴蝶、蜻蜓时飞时辍 , 姿态曼妙 。
泡一杯清茗 , 坐一领蓑衣上 , 拿一把蒲扇 , 半天扇动一下 。 豆棚瓜架投下大片的阴凉 , 碎金般的阳光在碧叶上跳动 , 清风给你轻轻翻出要读的章节 , 优雅的花和蝴蝶相伴读书 , 无比惬意 。 读累了 , 随意躺在蓑衣上 , 看那繁星一样掇在青藤上的丝瓜葫芦 , 古意盎然 。
小院里读书 , 晨有鸟鸣 , 午有蝉唱 , 夜晚流萤如星 。 这些景象 , 正如手里翻阅的《小窗幽记》云:“盛暑持蒲 , 榻铺竹下 , 卧读《骚》《经》 , 树影筛风 , 浓阴蔽日 , 丛竹蝉声 , 远远相续 , 蘧然入梦 。 ”可见 , 读书全在心境 , 即便炎炎伏天 , 亦心生凉意 。
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 。
——近代·胡君复《常熟虞山昭明太子读书台楹联》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与夏相约诗文间
本文图片

奇文共欣赏 , 疑义相与析 。
——晋·陶渊明《移居两首·其一》
当然 , 最惬意当属约上二三好友 , 喝茶聊古 , 翻阅几部古典名著 。
消夏湾头云水深 , 浣纱人去剩飞禽 。
石公石姥常相对 , 坐话沧桑阅古今 。
这是清代诗人袁景澜《夏日村居》诗 , 看得见乡间老人在林边溪头赏鸟观花的情景 , 他们话古论今 , 悠然自在 。 一杯清茶 , 与好友团坐 , 读诗论文 , 清风拂面 , 凉意顿生 。
有一次正读《聊斋志异》 , 朋友突发感慨:“你说读这些古典书籍是否过时了?也得习惯读些时髦的新书吧!何况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 , 人也‘过时了’ , 读书还有用吗?”我一笑 , 随手翻到书中的《嘉平公子》说 , 嘉平有一美少年 , “入郡赴童子试 , 偶过许娼之门” , 让一个叫温姬的美艳少女看上了 。 这温姬三两天就与他私会一次 。 后来当得知温姬是个女鬼后 , 公子并不害怕 , 交往依旧 。 有天晚上夜雨忽至 , 温姬脱口一句“凄风冷雨满江城” , 等待公子接下句 。